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碑铭(碑銘)bēi míng
碑文和铭文。《后汉书·翟酺传》:“ 酺 免后,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为 酺 立碑铭於学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若《汤盘铭》、《太公丹书》所载诸铭,亦因所用器物著辞以自警,未尝为徒文也。后世特立石以纪事述言。而谓之碑铭,与古异矣。”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孔林》:“诸 孔氏 封五十餘所,人名昭穆不可復识。有碑铭三,兽碣俱在。”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三三年七月,﹝ 鎌田诚一 ﹞以病在故乡去世,立在他的墓前的是我手写的碑铭。” ——《漢語大詞典》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代-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汉魏(汉魏)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骈字类编》
像设(像設)xiàng shè
《楚辞·招魂》:“天地四方,多贼姦些,像设君室,静閒安些。” 朱熹 集注:“像,盖 楚 俗,人死则设其形貌於室而祠之也。” 蒋骥 注:“若今人写真之类,固有生而为之者,不必专指死后也。”后称所祠祀的人像或神佛供像为“像设”。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兔罗国》:“每岁三长及月六斋,僧徒相竞,率其同好,賷持供具,多营奇玩,随其所宗,而致像设。”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六》:“ 北京 功德寺 后宫像设工而丽。” 清 顾炎武 《后土祠序》:“宫殿之巍峩,像设之庄静,香火之駢闐,未尝废也。”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梁(齊梁)qí liáng
(1). 齐 梁 是 南北朝 时期偏安于南方的两个王朝。由于政治腐败,国势不振,统治时间都很短。后因以“齐梁”指奢靡衰败的局势。 宋 曾极 《金陵百咏·八功德水》:“中涵百衲烟霞色,不染 齐 梁 歌舞尘。”《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本朝若不是 永乐 振作一番,信着 建文 软弱,久已弄成个 齐 梁 世界了。”
(2).见“ 齐梁体 ”。 ——《漢語大詞典》
(2).见“ 齐梁体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