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兵自卫元戎府,教子谁登上将台?
汾水秋风雁复来,百年人事不胜哀。收兵自卫元戎府,教子谁登上将台?
西极传书青鸟使,南山上寿紫霞杯。禁中早已储颇牧,不用焦桐爨下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收兵 shōu bīng
(1).招收士兵。《史记·陈涉世家》:“行收兵,比至 陈 ,车六七百乘,骑千餘,卒数万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夜自与驃骑大将军 宗佻 、五威将军 李軼 等十三骑,出城南门,於外收兵。”
(2).撤退军队。 毛泽东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或者收兵休整,准备再战。”
(3).收起兵器,停止争斗。《东观汉记·高凤传》:“乡里有争财持兵而鬭, 凤 往解之,不已,乃脱巾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争者感之,收兵谢罪。”
(4).引申为放弃争执。 老舍 《黑白李》:“希望不是你收兵,就是我让了。”
(5).喻结束工作。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九:“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漢語大詞典》
(2).撤退军队。 毛泽东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或者收兵休整,准备再战。”
(3).收起兵器,停止争斗。《东观汉记·高凤传》:“乡里有争财持兵而鬭, 凤 往解之,不已,乃脱巾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争者感之,收兵谢罪。”
(4).引申为放弃争执。 老舍 《黑白李》:“希望不是你收兵,就是我让了。”
(5).喻结束工作。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九:“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漢語大詞典》
自卫(自衛)zì wèi
保卫自己。《史记·李将军列传》:“及出击 胡 ,而 广 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后汉书·吕布传》:“ 卓 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 布 自卫。” 宋 苏轼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二:“畏涂自卫真无敌,捷径争先却累人。”《明史·刘绘传》:“督巡诸臣亦第列士马守要害,名曰清野,实则避锋;名曰守险,实则自卫。” ——《漢語大詞典》
元戎 yuán róng
(1).大的兵车。《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朱熹 集传:“元,大也。戎,戎车也。”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驍骑十万,元戎轻武,长轂四方,雷輜蔽路。”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元戎十乘,驱 卫 霍 於前军;甲士三千,列 孙 吴 於后殿。”
(2).大军。《史记·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禁仓以振贫穷。”《汉书·董贤传》:“统辟元戎,折衝绥远。” 颜师古 注:“元戎,大众也。”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于国容。” 清 秦松龄 《杂感》诗:“ 关陇 车书此日同,相公拜命领元戎。”
(3).主将,统帅。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王》:“我之元戎上将,协力同心,承禀朝謨,致行明罚。” 唐 柳宗元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以谋画佐元戎,常有大功。”《老残游记》第六回:“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陈毅 《开国小言》诗:“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
(4).军器名,弩的一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亮 ﹞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漢語大詞典》
(2).大军。《史记·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禁仓以振贫穷。”《汉书·董贤传》:“统辟元戎,折衝绥远。” 颜师古 注:“元戎,大众也。”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于国容。” 清 秦松龄 《杂感》诗:“ 关陇 车书此日同,相公拜命领元戎。”
(3).主将,统帅。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王》:“我之元戎上将,协力同心,承禀朝謨,致行明罚。” 唐 柳宗元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以谋画佐元戎,常有大功。”《老残游记》第六回:“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陈毅 《开国小言》诗:“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
(4).军器名,弩的一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亮 ﹞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漢語大詞典》
府 fǔ《國語辭典》
府 [ fǔ ]
名-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说文解字·广部》「府」字·清·段玉裁·注:「文书所藏之处曰府。」《孟子·告子下》:「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 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如:「官府」、「首府」、「总统府」。《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古代介于省、县间的地方行政机构。如:「开封府」、「徐州府」。
- 达官显贵的住所。如:「王府」。《红楼梦·第二回》:「路北,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
- 尊称别人的居处。如:「尊府」、「贵府」、「造府请教」。
- 泛指人、物聚集的地方。《文选·陆机·文赋》:「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 姓。如汉代有府悝。
教子 jiào zǐ
在洗礼时某人为教父,而教父保证将其教养成为基督徒 ——《整理自网络》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动-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上将(上將)shàng jiàng
(1).主将,统帅。《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咸谓勇力絶伦者,则上将之器;洽闻治乱者,则三九之才也。”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投戈更讲诸儒艺,免胄争趋上将风。” 清 孙枝蔚 《读兵书》诗:“虚名羞 管 葛 ,上将失 孙 吴 。”
(2).泛指高级将领。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二折:“俺不曾与 吕布 交战,先斩了一员上将。”
(3).星名。《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
(4).军衔,将官的一级,在中将之上。 ——《漢語大詞典》
(2).泛指高级将领。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二折:“俺不曾与 吕布 交战,先斩了一员上将。”
(3).星名。《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
(4).军衔,将官的一级,在中将之上。 ——《漢語大詞典》
台 ( 檯 臺 颱 ) tái/tāi《國語辭典》
台 [ tāi ]
-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台 [ yí ]
動- 喜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通「怡」。
- 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 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 姓。如明代有台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