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杭形胜称都会,好结茅茨向郊外。
十年君作归山思,预算别时无限事。及到君行既有期,匆匆不暇言文字。
君来之日父在堂,一官转侧浮山阳。危疆百战功未录,举家幸脱豺与狼。
客庭诗礼三城下,英妙年中推作者。中郎倒屐赠图书,王孙飞盖同游冶。
岂期留滞事多艰,旅榇悲凉百粤间。浈江南下分台岭,章水东流隔玉山。
四望乾坤何乃狭,西行且欲弹长铗。月中联句共星岩,雪里移舟傍高峡。
循州太守仙人徒,著书日日临丰湖。长歌短韵互赓答,争雄角胜相瑕瑜。
石楼大小闻曾陟,有石如台高百尺。登台列坐拔其梯,不是诗成归不得。
君才峻险多锐思,月胁天心未足奇。马卿善病尚能赋,原宪长贫徒尔为。
乡园昨日传消息,八叶恃君延一脉。三月谁耕墓下田,六桥已废先人宅。
因兹感叹急言旋,及此清秋理客船。章贡滩平收潦后,维扬江静刮风前。
馀杭形胜称都会,好结茅茨向郊外。鹤发慈亲倚杖看,斑衣稚子提携拜。
文章前辈几人存,继起今知有后昆。访旧不妨寻白社,怀才应复向都门。
一言为赠何容苟,况子青年余白首。昔贤汲汲惜分阴,古圣皇皇惟敬口。
时来已怆别离心,避暑贪眠又废吟。酬君长句惭牵率,莫当诗看只当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 见“余”。
- 姓。
杭 háng《國語辭典》
杭 [ háng ]
名- 舟、船。《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通「航」。
- 大陆地区杭州的简称。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姓。如汉代有杭徐。
- 渡水。《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通「航」。
形胜(形勝)xíng shèng
(1).谓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 之险,县隔千里。”《周书·齐炀王宪传》:“初,平 蜀 之后, 太祖 以其形胜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
(2).指险要之地。《魏书·杨侃传》:“ 白捺 小城,本非形胜。”《明史·太祖纪一》:“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 秦 陇 据天下之上游,佔西北之形胜。”
(3).谓山川壮美。《魏书·冯亮传》:“ 世宗 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视 崧高 形胜之处,遂造 闲居 佛寺。” 唐 高适 《观宓子贱神祠碑》诗:“形胜驻羣目,坚贞指苍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埌》:“ 吴塘山 滨临 太湖 ,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 陈毅 《广东》诗:“ 百粤 自来形胜地,人民建设更生光。”
(4).指山川壮美之地。《旧唐书·司马承祯传》:“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
(5).谓利用有利的形势制胜。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 ——《漢語大詞典》
(2).指险要之地。《魏书·杨侃传》:“ 白捺 小城,本非形胜。”《明史·太祖纪一》:“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 秦 陇 据天下之上游,佔西北之形胜。”
(3).谓山川壮美。《魏书·冯亮传》:“ 世宗 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视 崧高 形胜之处,遂造 闲居 佛寺。” 唐 高适 《观宓子贱神祠碑》诗:“形胜驻羣目,坚贞指苍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埌》:“ 吴塘山 滨临 太湖 ,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 陈毅 《广东》诗:“ 百粤 自来形胜地,人民建设更生光。”
(4).指山川壮美之地。《旧唐书·司马承祯传》:“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
(5).谓利用有利的形势制胜。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 量轻重:~量(liáng )。
-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 名号:名~。简~。~号。~谓。职~。
- 说:声~。~快。~病。~便。
- 赞扬:~道。~许。~颂。~赞。
- 举:~兵。~觞祝寿。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都会(都會)dū huì
(1).大城市。《史记·货殖列传》:“然 邯郸 亦 漳 河 之閒一都会也。” 宋 张孝祥 《二郎神·七夕》词:“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 清 黄遵宪 《新嘉坡杂诗》之七:“化外成都会,迁流或百年。” 徐迟 《狂欢之夜》:“可是这小市镇的欢乐决不比任何大都会少。”
(2).集会,会聚。《南史·韦鼎传》:“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常为劫盗。 鼎 於都会时谓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贼。’”《隋书·裴政传》:“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於众中召出,亲案其罪。”
(3). 唐 时称举场为都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 ——《漢語大詞典》
(2).集会,会聚。《南史·韦鼎传》:“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常为劫盗。 鼎 於都会时谓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贼。’”《隋书·裴政传》:“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於众中召出,亲案其罪。”
(3). 唐 时称举场为都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形-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动-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结 ( 結 ) jié/jiē
结 [ jié ]
- 系(jì),绾(wǎn ):~网。~绳。~扎。
-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茅茨 máo cí
亦作“茆茨”。
(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漢語大詞典》
(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郊外 jiāo wài
(1).指距都邑百里之外的地方。《墨子·尚贤上》:“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孙诒让 间诂:“《周礼·载师》, 杜子春 注云:‘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又引《司马法》云:‘王国百里为郊。’”
(2).泛指城外。 唐 刘禹锡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诗:“郊外緑杨阴, 江 中沙屿明。”《水浒传》第十一回:“﹝ 王伦 ﹞动问 柴大官人 近日无恙, 林冲 答道:‘每日只在郊外猎较乐情。’”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在 越国 会稽 郊外,乌云盖野,一线阳光,照着江里停舶的 吴国 战舰船只。”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城外。 唐 刘禹锡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诗:“郊外緑杨阴, 江 中沙屿明。”《水浒传》第十一回:“﹝ 王伦 ﹞动问 柴大官人 近日无恙, 林冲 答道:‘每日只在郊外猎较乐情。’”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在 越国 会稽 郊外,乌云盖野,一线阳光,照着江里停舶的 吴国 战舰船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