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莲花如幕列侍臣,洞中待漏光常黑。

程之鵔清代〕《黄山登光明顶

山心高望四无极,回合烟岚恣登陟。六六峰推一一奇,到此输灵咸效职。

莲花如幕列侍臣,洞中待漏光常黑。老人天外进朱砂,多自轩辕台畔得。

翔舞青鸾报喜音,歌为上寿丹书勒。西走狮子东飞龙,吼号夭矫凭封敕。

惟有天都稍与齐,九百仞余通气息。他如罗列实附庸,北把云门对南直。

我欲长呼绝顶间,摩挲颈项天风拭。惆怅真仙招不来,容成陈迹浮丘匿。

昂藏磊落丈夫身,何用吞霞饮瀣力。掉头返照迫苍黄,巑岏倏变金翠色。

朝天万笏晚朝开,此即中天一海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莲花列侍洞中待漏

莲花(蓮花)lián huā
亦作“ 莲华 ”。
(1).即荷花。《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舟漂汎似散莲花。”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花城》1981年第6期:“莲花,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地吟咏的题材。”参见“ 荷花 ”。
(2).喻佛门的妙法。 明 李贽 《观音问》:“若无国土,则 阿弥陀佛 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説。”
(3).剑名。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 齐 鲁 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幕 mù《國語辭典》

幕 [ mù ]

  1. 垂挂的帘幔。如:「罩幕」、「帘幕」、「黑幕」。唐·李贺〈夜坐吟〉:「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蛾。」宋·周邦彦〈瑞鹤仙·悄郊原带郭〉词:「惊飙动幕,扶残醉,遶红药。」
  2. 篷帐、营帐。如:「帐幕」、「幄幕」。《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宋·姜夔〈翠楼吟·月冷龙沙〉词:「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
  3. 幕府的简称。指古代将帅或行政官的府署。如:「幕客」、「入幕之宾」。明·袁宏道〈徐文长传〉:「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4. 幕府中办理文书或其他助理人员。《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写封信给钱县令,叫他赶紧辞了这个劣幕,另换妥人。」
  5. 戏剧中的一个大段落,当台幕降落时,表示布幕的更换或时间的流逝,或同时表示两者。如:「全剧共四幕」。
  6. 量词。计算舞台剧幕布起落次数的单位。如:「独幕剧」、「三幕剧」。
  1. 覆盖。《庄子·则阳》:「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

幕 [ mò ]

  1. 沙漠。《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单于闻之,远其辎重,以精兵待于幕 北。」通「漠」。
列侍 liè shì
排列侍立。 晋 左思 《魏都赋》:“蔼蔼列侍,金蜩齐光。” 唐 白居易 《梦仙》诗:“ 安期 羡门 辈,列侍如公卿。”  ——《漢語大詞典》
臣 chén《國語辭典》

臣 [ chén ]

  1. 俘虏、奴隶。《书经·费誓》:「臣妾逋逃。」汉·孔安国·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礼记·少仪》:「臣则左之。」汉·郑玄·注:「臣,谓囚俘。」
  2. 君王时代的官吏。《论语·八佾》:「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礼记·礼运》:「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3. 古人对君、父或一般人的自谦之词。《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4. 姓。如汉代有臣综。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服从。如:「臣服」。《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2. 统率、使之服从而为臣。《左传·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战国策·秦策四》:「兵甲之强,壹毁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洞中 dòng zhōng
命中,切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弩发輒洞中,贼势稍屈。”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关提军 善识砲性,凡高下远近,发皆洞中。” 林纾 《枕岱轩记》:“﹝君﹞与余论吏治,洞中民隐。”  ——《漢語大詞典》
待漏 dài lòu
(1).百官清晨入朝,等待朝拜天子,谓之“待漏”。漏,古代计时器。《东观汉记·樊梵传》:“自当直事,常晨驻马待漏。”《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奉待漏之书,衔如丝之旨。” 李周翰 注:“奉事上书,皆晨起驻车待其漏刻。”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同宦思乡》:“陷边方常思首丘,那想着 金门 待漏。”
(2).见“ 待漏院 ”。  ——《漢語大詞典》
光 guāng《國語辭典》

光 [ guāng ]

  1. 能由视觉器官接收,使人察觉物体存在的电磁辐射。如:「日光」、「灯光」。
  2. 荣耀、名誉。如:「为国争光」。《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3. 景色。如:「风光」、「观光」、「春光明媚」。
  4. 时间。如:「光阴」、「时光」。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5. 恩惠、好处。常用在客套话。如:「沾光」、「叨光」。《红楼梦·第二二回》:「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6. 姓。如晋代有光逸。
  1. 彰显、发扬。《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 裸露。如:「光著脚丫子」、「光著身子」。
  1. 明亮。如:「光天化日」。《文选·扬雄·羽猎赋》:「若光若灭者,布乎青林之下。」
  2. 平滑。如:「光滑」。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1. 完、尽。如:「吃光」、「用光」、「花光」。
  2. 仅、只。如:「光说不做」。《红楼梦·第一○一回》:「也不光为我,就是太太听见 也喜欢。」
  3. 对人说的客套话。如:「欢迎光临」。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黑 hēi《國語辭典》

黑 [ ​hēi ]

語音
  1. 深暗如墨或煤的顏色。與「白」相對。
  2. 大陸地區黑龍江省的簡稱。
  3. 姓。如清代有黑旻。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吞沒、私貪。如:「一任總務下來,他黑了不少錢。」
  1. 昏暗無光。如:「黑暗」、「黑漆漆」。唐·李頻〈夏日題盩厔友人書齋〉詩:「黑處巢幽鳥,陰來叫候蟲。」
  2. 隱密的、不公開的。如:「黑名單」、「黑函」、「黑話」。
  3. 狠毒。如:「黑心肝」。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劉皇后,你左使這一片黑心腸做甚麼?」
  4. 專門從事非法的。與「白」相對。如:「黑道」、「黑市」、「黑槍」。

黑 [ hěi ]

  1. 參見「黑豆 」條。

黑 [ ​hè ]

讀音
  1. (一)​之讀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