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翻易水横素波,送别聊为《暇豫歌》。
击筑且斟燕市酒,浮云富贵吾何有。岩前碧树吐朱华,天上白衣幻苍狗。
风翻易水横素波,送别聊为《暇豫歌》。松皮屈铁老山雪,鹏翮击浪凌溟河。
矕龙吐凤留华省,授经博士官偏冷。梦回辇道记鸣珂,坐听辘轳初转井。
西风冥冥吹白沙,尊前细雨开檐花。杜老乍簪青琐笔,郑虔本爱赤城霞。
夺我凤凰池,未妨彭泽醉,兴来拄笏西山翠。自有哀吟动鬼神,长将诗卷留天地。
不知璧水况金门,见说移官亦主恩。但看卧坦边韶腹,有日槎回博望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风翻(风翻)
唐 白居易 秘省后厅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唐 温庭筠 溪上行 风翻荷叶一向白,雨湿蓼花千穗红。 ——《骈字类编》
唐 温庭筠 溪上行 风翻荷叶一向白,雨湿蓼花千穗红。 ——《骈字类编》
易水 yì shuǐ
(1).水名。在 河北省 西部。源出 易县 境,入 南拒马河 。 荆轲 入 秦 行刺 秦王 , 燕太子 丹 饯别于此。《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 北周 王褒 《高句丽》诗:“萧萧 易水 生波, 燕 赵 佳人自多。” 唐 李白 《留别于逖游塞垣》诗:“耻作 易水 别,临歧泪滂沱。” 明 何景明 《易水行》:“寒风夕吹 易水 波, 渐离 击筑 荆卿 歌。”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独不思该犯身伏国法,死有餘辜。何至如低徊 易水 ,凭吊 夷门 ,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
(2).以指代 荆轲 。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古来有烈士, 軹里 与 易水 。”
(3).指《易水歌》。 姚华 《论文后编》:“后别为一体,《易水》、《虞兮》、《大风》诸作,为后倡矣。”参见“ 易水歌 ”。参阅《战国策·燕策三》。 ——《漢語大詞典》
(2).以指代 荆轲 。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古来有烈士, 軹里 与 易水 。”
(3).指《易水歌》。 姚华 《论文后编》:“后别为一体,《易水》、《虞兮》、《大风》诸作,为后倡矣。”参见“ 易水歌 ”。参阅《战国策·燕策三》。 ——《漢語大詞典》
横 ( 橫 ) héng/hèng
横 [ héng ]
-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素波 sù bō
白色的波浪。 汉武帝 《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簫鼓鸣兮发棹歌。” 三国 魏 曹植 《九华扇赋》:“对緑水之素波,背玄涧之重深。” 唐 温庭筠 《蒋侯神歌》:“ 楚神 铁马金鸣珂,夜动蛟潭生素波。”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但见迴澜素波,触石奋出。” ——《漢語大詞典》
送别 sòng bié
送行;告别。 唐 祖咏 《别怨》诗:“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 碧野 《芦沟桥情思》:“据说 芦沟桥 和 西安 的 灞桥 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 ——《漢語大詞典》
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名-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 姓。如汉代有聊仓。
-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 闲谈。如:「聊天」、「闲聊」。
-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暇豫 xiá yù
(1).亦作“ 暇誉 ”。悠闲逸乐。《国语·晋语二》:“ 优施 起舞,谓 里克 妻曰:‘主 孟 啗我,我教兹暇豫事君。’” 韦昭 注:“暇,闲也;豫,乐也。”《文选·马融〈长笛赋〉》:“於是游閒公子,暇豫王孙……乃相与集乎其庭。” 李善 注:“豫,乐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信可以优游暇豫” 李善 注:“《孙子兵法》:‘人效死而上能用之,虽优游暇誉,令犹行也。’誉,犹‘豫’,古字通。”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我扶轮屏息,偶然侧首看见阑旁士女,容色暇豫,言笑宴宴,始恍然知自己一身责任之重大。”
(2).闲暇。亦指闲暇的时间。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鳩经始之黎民,辑农功之暇豫。”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品性急躁的作家即使在暇豫的时候也写不出十分闲适的文章。”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他有很多的暇豫去想时刻纠缠在心上的重大问题。” ——《漢語大詞典》
(2).闲暇。亦指闲暇的时间。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鳩经始之黎民,辑农功之暇豫。”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品性急躁的作家即使在暇豫的时候也写不出十分闲适的文章。”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他有很多的暇豫去想时刻纠缠在心上的重大问题。”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