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之习政事,干材亦日进。
弘历〔清代〕《故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
世臣亦近戚,丹诚素所信。命之习政事,干材亦日进。
金川往经略,旌旗改观奋。然其时其势,未宜深入迅。
郎卡既怖詟,特许归降顺。凯旋赞黄阁,章服三锡晋。
西师两用兵,同心却众论。坐谋无不协,用蒇大功建。
其后征缅甸,力请往抒荩。猛拱既收服,官屯近围困。
祇以水土劣,兵役多病顿。值彼悔罪请,爰撤师旅振。
然因受瘴深,兼悔堕功闷。遂以永辞世,饰终典空绻。
嗟我社稷臣,所期宁在近。年少长于余,骑箕惜且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命 mìng《國語辭典》
命 [ mìng ]
动- 差遣、下命令。如:「命人送信」。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 取定。如:「命名」、「命题」。
- 以为。如:「自命不凡」。
- 生物生存的机能。如:「生命」、「性命」。《文选·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先天注定的穷通得失本分,不是后天所能改变的。《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汉·王充《论衡·命义》:「操行善恶者,性也;祸福吉凶者,命也。」
-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如:「遵命」、「奉命」。《左传·成公十三年》:「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习 ( 習 ) xí
习 [ xí ]
-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
- 学:~文。~武。
-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
-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
- 相因:世代相~。~~相因。
- 姓。
政事 zhèng shì
(1).政务。《书·皋陶谟》:“政事懋哉!懋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大众文艺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说书就是说书,你说一件政事,你用你的人话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
(2).谓有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晋书·王棱传》:“从兄 导 以 棱 有政事,宜守大郡,乃出为 豫州 太守。”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 以其( 杨之美 )学问、政事过人,雅重之。” ——《漢語大詞典》
(2).谓有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晋书·王棱传》:“从兄 导 以 棱 有政事,宜守大郡,乃出为 豫州 太守。”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 以其( 杨之美 )学问、政事过人,雅重之。” ——《漢語大詞典》
干材(幹材)gàn cái
(1).办事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晋弓工妻》:“妻往説公,陈其干材,列其劳苦,公遂释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其( 朱冲 )子 勔 ,有干材。” 郁云 《鲁迅与父亲郁达夫的友谊》:“父亲称他为‘具有实际干材’的文学家,不是没有理由的。”
(2).有办事才能的人。 草明 《乘风破浪》第十一章:“你们俩都是国家的干材。” ——《漢語大詞典》
(2).有办事才能的人。 草明 《乘风破浪》第十一章:“你们俩都是国家的干材。”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日进(日进)
易益彖见天施下日史记孟尝君传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 进声名闻于诸侯
又白起传昭王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 唐书食货志初德宗居奉天储畜空窘尝遣卒视贼以苦寒乞襦裤帝不能致剔亲王𢃄金而鬻之朱泚既平帝于是属意聚敛常赋之外进奉不息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有日进江西观察使李兼有月进淮南节度使杜亚宣歙观察使刘赞镇海节度使王纬李锜皆徼射恩泽以常赋入贡名为羡馀 宋史艺文志见日纳下
又孙升传君子日进而小人日退正道日长而邪道日消在廷济济有成周之风 淮南子群臣辐辏庶功日进 刘向九叹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谢灵运辨宗论由教而信有日进之功 ——《骈字类编》
又白起传昭王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 唐书食货志初德宗居奉天储畜空窘尝遣卒视贼以苦寒乞襦裤帝不能致剔亲王𢃄金而鬻之朱泚既平帝于是属意聚敛常赋之外进奉不息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有日进江西观察使李兼有月进淮南节度使杜亚宣歙观察使刘赞镇海节度使王纬李锜皆徼射恩泽以常赋入贡名为羡馀 宋史艺文志见日纳下
又孙升传君子日进而小人日退正道日长而邪道日消在廷济济有成周之风 淮南子群臣辐辏庶功日进 刘向九叹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谢灵运辨宗论由教而信有日进之功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