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倡和真能事,赠别惭无郢上歌。
程敏政〔明代〕《送刘尚质舍人乃兄还巴陵》
万里家园菊未莎,一舟随雨下官河。归时梦入东川近,老去情于北阮多。
狎鹭有盟秋未冷,宾鸿成阵夜初过。巴人倡和真能事,赠别惭无郢上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巴人 bā rén
(1).古 巴州 人。 唐 刘禹锡 《杂曲歌辞·竹枝》:“ 楚 水 巴 山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
(2).古曲名。 晋 张协 《杂诗》之五:“《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一:“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详“ 下里巴人 ”。 ——《漢語大詞典》
(2).古曲名。 晋 张协 《杂诗》之五:“《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一:“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详“ 下里巴人 ”。 ——《漢語大詞典》
倡和 chàng hé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礼记·乐记》:“倡和清浊。” 孔颖达 疏:“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
(2).指以诗词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五:“﹝ 陈后主 ﹞与倖臣各製歌词,极於轻荡,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全凭着花月为媒,共佳人倡和传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赵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旧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张,他人附和,以相呼应。《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 杜预 注:“不相违也。”《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宰相 卢携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其后上无明君,朝无是非,诸名士乃争相倡和,树朋党,然上下知畏清议, 汉 之赖以维持者数十年。”
(4).犹倡随。特指夫唱妇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漢語大詞典》
(2).指以诗词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五:“﹝ 陈后主 ﹞与倖臣各製歌词,极於轻荡,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全凭着花月为媒,共佳人倡和传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赵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旧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张,他人附和,以相呼应。《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 杜预 注:“不相违也。”《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宰相 卢携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其后上无明君,朝无是非,诸名士乃争相倡和,树朋党,然上下知畏清议, 汉 之赖以维持者数十年。”
(4).犹倡随。特指夫唱妇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漢語大詞典》
真能 zhēn néng
真正的才能。《列子·仲尼》:“知而忘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赠别(贈别)zèng bié
送别时以物品或诗文言词等相赠。 唐 马戴 《下第寄友人》诗:“年来御沟柳,赠别雨霏霏。” 元 顾瑛 《题侄良用临赵魏公霜浦渔舟图》诗:“前年之官去东 浙 ,作贄殷勤云赠别。” 徐珂 《清稗类钞·优伶·王紫稼风流儇巧》:“ 牧斋 乃为《送行十四絶句》,以当折柳,盖於赠别之外,杂有寄託,谐谈无端,讔谜间出也。” ——《漢語大詞典》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郢 yǐng《國語辭典》
郢 [ yǐng ]
名- 地名。春秋时楚国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
上歌
班固东都赋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