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委曲 wěi qū
(1).弯曲;曲折延伸。《淮南子·精神训》:“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阜》:“今 曲阜 在 鲁 城中,委曲长七八里。” 唐 李端 《赋得山泉送房造》诗:“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金 王特起 《绝句》之一:“山势奔腾如逸马,水流委曲似惊蛇。”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金沟馆》:“自此入山,委曲登涉,无復里堠,但以马行记日耳。”
(2).声音抑扬不绝貌。 唐 白居易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诗:“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 唐 子兰 《蝉》诗之一:“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3).形容文词转折而含蓄。 宋 姜夔 《白石诗话》:“雕刻伤气,敷衍露骨。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过;拙而无委曲,是不敷衍之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独其( 苏軾 )诗伤於快直,少委曲沉著之意。” 清 黄宗羲 《〈吕胜千诗集〉题辞》:“余观当今之作家,有喜平淡而出之率易,有喜艷丽而出之委曲。”
(4).委婉;婉转。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欲有所言,必委曲而后敢及。”《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陈旺 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什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説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我委曲与言,浼以私意释甥去,或可允从。”
(5).周全;调和。 宋 叶适 《舒颜升墓志铭》:“不幸而难从,非贤者顺导委曲,而不抵突以败,寡矣。”《明史·杨廷和传》:“ 廷和 与 东阳 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再生缘》第四九回:“委曲朝端真不错,调停王事实称能。”
(6).辗转周折。 唐 裴铏 《传奇·薛昭》:“ 昭 大惊曰:‘ 山叟 即天师,明矣!不然,何以委曲使予符曩日之事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二子( 董仲舒 、 刘向 ) 汉 之大儒,惓惓爱君之心,以为人主无所畏,惟畏天,畏祖宗,故委曲推类而言之,庶有警悟。学者未可遽少之也。” 清 恽敬 《古今人表书后》:“读之者委曲推明,尚不能得其十五。”
(7).隐晦曲折。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然则説《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后汉书·班彪传》:“﹝ 司马迁 ﹞又进 项羽 、 陈涉 而黜 淮南 、 衡山 ,细意委曲,条例不经。”
(8).迁就;曲从。《汉书·儒林传·严彭祖》:“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寧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称不乐京局,且不能委曲时好,恐以罪去,以此惑后人。” 章炳麟 《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而对於自身则任人陵践,虽欲委曲迁就,势有不能。”
(9).邪曲不正。 晋 段灼 《上表陈五事》:“虽有椒房外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南朝 梁 皇侃 义疏:“枉,委曲邪佞之人也。”
(10).殷勤周至。《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公孙渊 ﹞悉斩送 弥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 权 待 舒 综 ,契阔委曲,君臣上下毕欢竭情。” 前蜀 尹鹗 《秋夜月》词:“语丁寧,情委曲,论心正切。”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青泥莲花记》曰:“ 琼 ( 聂胜琼 )至,即弃冠櫛,损妆饰,委曲事主母,终身和悦。”
(11).细微;琐碎。《史记·天官书》:“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緗縹之上,翩蹮樽俎之侧,委曲同之针缕,繁碎譬之米盐。” 宋 叶适 《上西府书》:“而委曲细故,皆足以兆治乱之端者,又不可悉数。” 清 刘大槐 《心知》:“百世之上,百世之下,方名器数之委曲而繁多,吾未之见也,不得而知之。”
(12).详尽、详细。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余所以委曲论之者……故欲令人觉此而悟其滞迷耳。”《新唐书·崔隐甫传》:“帝尝詔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金史·显宗纪》:“自是凡启禀刑名,帝自披閲,召都事委曲折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人絮絮言家务得失,婢媪善恶,皆委曲周至。”
(13).指详悉;详述。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魏书·中山王英传》:“﹝詔曰﹞凯旋迟近,不復委曲。”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14).事情的原委;底细。《魏书·后妃传·孝文幽皇后》:“然惟小黄门 苏兴寿 密陈委曲, 高祖 问其本末,敕以勿洩。”《周书·孝义传·李棠》:“既入 成都 , 萧撝 问 迥 运中委曲, 棠 不对。”《西游记》第七三回:“女子道:‘师兄原不知这个委曲。那和尚乃 唐 朝差往西天取经去的。’” 郭沫若 《孤竹君之二子》:“啊,这是我说话失了检点,我不知道有这样的委曲。”
(15).手札;手谕。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当州员外司马 李幼清 传示尚书委曲,特赐记忆,过蒙存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 昭 乃具説杀牛实奉 刘尚书 委曲,非牒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 用之 比来频啟令公,欲因此相图,已有委曲在 张尚书 所,宜备之!” 胡三省 注:“当时机密文书谓之委曲。” 宋 岳珂 《宝真斋书法赞·段文昌秋气帖赞》:“‘有 华阳 消息,可报委曲。’按: 唐 世搢绅家以上达下,其制相承,名之曰委曲,盖今之批示也。”
(16).受到不应有的待遇或指责,心里难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幽禁》:“ 马大人 ,我的兄弟将军説,你在衙门住得委曲,另备下一所公馆,请你乔迁。”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我心里觉得很委曲,难道看看鸭子浮水也错了吗?” ——《漢語大詞典》
(2).声音抑扬不绝貌。 唐 白居易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诗:“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 唐 子兰 《蝉》诗之一:“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3).形容文词转折而含蓄。 宋 姜夔 《白石诗话》:“雕刻伤气,敷衍露骨。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过;拙而无委曲,是不敷衍之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独其( 苏軾 )诗伤於快直,少委曲沉著之意。” 清 黄宗羲 《〈吕胜千诗集〉题辞》:“余观当今之作家,有喜平淡而出之率易,有喜艷丽而出之委曲。”
(4).委婉;婉转。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欲有所言,必委曲而后敢及。”《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陈旺 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什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説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我委曲与言,浼以私意释甥去,或可允从。”
(5).周全;调和。 宋 叶适 《舒颜升墓志铭》:“不幸而难从,非贤者顺导委曲,而不抵突以败,寡矣。”《明史·杨廷和传》:“ 廷和 与 东阳 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再生缘》第四九回:“委曲朝端真不错,调停王事实称能。”
(6).辗转周折。 唐 裴铏 《传奇·薛昭》:“ 昭 大惊曰:‘ 山叟 即天师,明矣!不然,何以委曲使予符曩日之事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二子( 董仲舒 、 刘向 ) 汉 之大儒,惓惓爱君之心,以为人主无所畏,惟畏天,畏祖宗,故委曲推类而言之,庶有警悟。学者未可遽少之也。” 清 恽敬 《古今人表书后》:“读之者委曲推明,尚不能得其十五。”
(7).隐晦曲折。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然则説《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后汉书·班彪传》:“﹝ 司马迁 ﹞又进 项羽 、 陈涉 而黜 淮南 、 衡山 ,细意委曲,条例不经。”
(8).迁就;曲从。《汉书·儒林传·严彭祖》:“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寧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称不乐京局,且不能委曲时好,恐以罪去,以此惑后人。” 章炳麟 《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而对於自身则任人陵践,虽欲委曲迁就,势有不能。”
(9).邪曲不正。 晋 段灼 《上表陈五事》:“虽有椒房外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南朝 梁 皇侃 义疏:“枉,委曲邪佞之人也。”
(10).殷勤周至。《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公孙渊 ﹞悉斩送 弥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 权 待 舒 综 ,契阔委曲,君臣上下毕欢竭情。” 前蜀 尹鹗 《秋夜月》词:“语丁寧,情委曲,论心正切。”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青泥莲花记》曰:“ 琼 ( 聂胜琼 )至,即弃冠櫛,损妆饰,委曲事主母,终身和悦。”
(11).细微;琐碎。《史记·天官书》:“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緗縹之上,翩蹮樽俎之侧,委曲同之针缕,繁碎譬之米盐。” 宋 叶适 《上西府书》:“而委曲细故,皆足以兆治乱之端者,又不可悉数。” 清 刘大槐 《心知》:“百世之上,百世之下,方名器数之委曲而繁多,吾未之见也,不得而知之。”
(12).详尽、详细。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余所以委曲论之者……故欲令人觉此而悟其滞迷耳。”《新唐书·崔隐甫传》:“帝尝詔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金史·显宗纪》:“自是凡启禀刑名,帝自披閲,召都事委曲折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人絮絮言家务得失,婢媪善恶,皆委曲周至。”
(13).指详悉;详述。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魏书·中山王英传》:“﹝詔曰﹞凯旋迟近,不復委曲。”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14).事情的原委;底细。《魏书·后妃传·孝文幽皇后》:“然惟小黄门 苏兴寿 密陈委曲, 高祖 问其本末,敕以勿洩。”《周书·孝义传·李棠》:“既入 成都 , 萧撝 问 迥 运中委曲, 棠 不对。”《西游记》第七三回:“女子道:‘师兄原不知这个委曲。那和尚乃 唐 朝差往西天取经去的。’” 郭沫若 《孤竹君之二子》:“啊,这是我说话失了检点,我不知道有这样的委曲。”
(15).手札;手谕。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当州员外司马 李幼清 传示尚书委曲,特赐记忆,过蒙存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 昭 乃具説杀牛实奉 刘尚书 委曲,非牒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 用之 比来频啟令公,欲因此相图,已有委曲在 张尚书 所,宜备之!” 胡三省 注:“当时机密文书谓之委曲。” 宋 岳珂 《宝真斋书法赞·段文昌秋气帖赞》:“‘有 华阳 消息,可报委曲。’按: 唐 世搢绅家以上达下,其制相承,名之曰委曲,盖今之批示也。”
(16).受到不应有的待遇或指责,心里难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幽禁》:“ 马大人 ,我的兄弟将军説,你在衙门住得委曲,另备下一所公馆,请你乔迁。”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我心里觉得很委曲,难道看看鸭子浮水也错了吗?” ——《漢語大詞典》
全民 quán mín
(1).保全百姓。《汉书·刑法志三》:“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钳一等,转而入於大辟。”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 卫子 疾弃灰而峻其辟,夫以其所畏禁其所翫。峻而不犯,全民之术也。”
(2).全国人民;全体人民。 毛泽东 《蒋介石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和全民为敌的 蒋介石 政府,现在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漢語大詞典》
(2).全国人民;全体人民。 毛泽东 《蒋介石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和全民为敌的 蒋介石 政府,现在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漢語大詞典》
社 shè《國語辭典》
社 [ shè ]
名- 传说中的土地神。《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 祭土地神的地方。《左传·昭公十七年》:「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
- 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如:「春社」、「秋社」。
- 祭土地神的典礼。《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公如齐观社,非礼也。」
- 为工作、生活或共同目标结合成的组织、团体。如:「报社」、「通讯社」、「合作社」、「学社」。
- 姓。如元代有社佑。
- 祭祀土地神。《书经·召诰》:「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動-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 姓。如漢代有求仲。
谅 ( 諒 ) liàng
谅 [ liàng ]
- 宽恕:~解(jiě)。~察。体~。见~。原~。
- 信实:~直(诚信正直)。
- 推想:~必。~已上车。
- 固执,坚持成见。
区区(區區)qū qū
(1).小;少。形容微不足道。《左传·襄公十七年》:“ 宋国 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司马仲达书》:“今贼徒欲保 江 表之城,守区区之 吴 尔,无有争雄於宇内、角胜於中原之志也。”《旧唐书·张镐传》:“臣闻天子修福,要在安养含生,靖一风化,未闻区区僧教,以致太平。” 张天翼 《春风》:“区区六毛钱,就值得这样天天来讨!”
(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昔 范蠡 不殉 会稽 之耻, 曹沫 不死三败之辱,卒復 勾践 之讎,报 鲁国 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清 黄生 《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耳。”
(3).引申谓真情挚意。《玉台新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 宋 苏轼 《与陈公密书》之一:“即造宇下,一吐区区,预深欣跃。”
(4).形容一心一意。 宋 梅尧臣 《金陵有美堂》诗:“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清 唐孙华 《有客》诗:“勿如南郡生,区区慕上京。”
(5).自得貌。《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吕氏春秋·务大》:“燕爵争善处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 高诱 注:“区区,得志貌也。”
(6).拘泥,局限。《汉书·杨王孙传》:“且《孝经》曰‘为之棺槨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 晋 葛洪 《抱朴子·百家》:“狭见之徒,区区执一。”《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岂亦效书生,区区於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六》:“所谓下者,则谓凡学为君子者,便须立志於高明广大之域……而不区区向一事求精、一行求至也。”
(7).愚拙;凡庸。《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隋书·来护儿传》:“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8).自称的谦词。《后汉书·窦融传》:“区区所献,唯将军省焉。” 宋 李纲 《象州答吴元中书》:“区区自过 象郡 ,颇觉为嵐气所中,饮食多呕。”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在下是当官媒婆……歷科状元爷,那一箇不娶小奶奶,都是区区做媒。” 郭沫若 《创造十年》八:“那帖子上的第一名是 胡适 ,第二名便是区区。”
(9).指国家。《新唐书·李揆常衮赵憬等传赞》:“昔 齐桓 、 秦坚 任 管仲 、 王猛 ,兴区区,霸天下。”
(10).谓奔走尽力。区,通“ 驱 ”。《汉书·窦田灌韩传论》:“兇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区区其间,恶能救斯败哉!” 南唐 伍乔 《林居喜崔三博远至》诗:“几日区区在远程,晚烟林径喜相迎。”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一自做朝臣,区区受苦辛。”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 汉 氏以来,羣儒区区。六经之道,虽闢而芜。”
(11).匆忙;急忙。区,通“ 驱 ”。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之八:“自去春初到 维扬 ,……自后区区不觉踰岁。”《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虞翻 冷笑曰:‘军败于 当阳 ,计穷于 夏口 ,区区求救於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弯曲,曲折。区,通“ 句 ”。 唐 罗隐 《秦中富人》诗:“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 ——《漢語大詞典》
(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昔 范蠡 不殉 会稽 之耻, 曹沫 不死三败之辱,卒復 勾践 之讎,报 鲁国 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清 黄生 《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耳。”
(3).引申谓真情挚意。《玉台新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 宋 苏轼 《与陈公密书》之一:“即造宇下,一吐区区,预深欣跃。”
(4).形容一心一意。 宋 梅尧臣 《金陵有美堂》诗:“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清 唐孙华 《有客》诗:“勿如南郡生,区区慕上京。”
(5).自得貌。《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吕氏春秋·务大》:“燕爵争善处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 高诱 注:“区区,得志貌也。”
(6).拘泥,局限。《汉书·杨王孙传》:“且《孝经》曰‘为之棺槨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 晋 葛洪 《抱朴子·百家》:“狭见之徒,区区执一。”《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岂亦效书生,区区於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六》:“所谓下者,则谓凡学为君子者,便须立志於高明广大之域……而不区区向一事求精、一行求至也。”
(7).愚拙;凡庸。《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隋书·来护儿传》:“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8).自称的谦词。《后汉书·窦融传》:“区区所献,唯将军省焉。” 宋 李纲 《象州答吴元中书》:“区区自过 象郡 ,颇觉为嵐气所中,饮食多呕。”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在下是当官媒婆……歷科状元爷,那一箇不娶小奶奶,都是区区做媒。” 郭沫若 《创造十年》八:“那帖子上的第一名是 胡适 ,第二名便是区区。”
(9).指国家。《新唐书·李揆常衮赵憬等传赞》:“昔 齐桓 、 秦坚 任 管仲 、 王猛 ,兴区区,霸天下。”
(10).谓奔走尽力。区,通“ 驱 ”。《汉书·窦田灌韩传论》:“兇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区区其间,恶能救斯败哉!” 南唐 伍乔 《林居喜崔三博远至》诗:“几日区区在远程,晚烟林径喜相迎。”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一自做朝臣,区区受苦辛。”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 汉 氏以来,羣儒区区。六经之道,虽闢而芜。”
(11).匆忙;急忙。区,通“ 驱 ”。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之八:“自去春初到 维扬 ,……自后区区不觉踰岁。”《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虞翻 冷笑曰:‘军败于 当阳 ,计穷于 夏口 ,区区求救於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弯曲,曲折。区,通“ 句 ”。 唐 罗隐 《秦中富人》诗:“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