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南华。一部楞伽。
俞樾〔清代〕《一剪梅 其四 意有所触辄成一词,美人芳草不无寄托之辞,商妇琵琶,惟以悲哀为主。》
误入仙源亦足夸。饱吃胡麻。饱看桃花。刘郎一去计原差。
抛了仙家。负了艳霞。
青鸟沉沉信转赊。天上灵娲。海外仙槎。莫将幽怨托琵琶。
一卷南华。一部楞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卷(一捲)yī juàn
一排。《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里面是小小的三间两捲房子。前一捲三间,通连左右两铺,靠窗南炕;后一捲,一明两暗。” ——《漢語大詞典》
南华(南華)nán huá
(1).《南华真经》的省称。即《庄子》的别名。 唐 贾岛 《病起》诗:“灯下《南华》卷,袪愁当酒盃。”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庄周 《南华》,其文辞瑰崛横放,固独行天地间。” 林纾 《〈百大家评选韩文菁华录〉序》:“今篤老无用,尚集诸生讲《南华》、《左》、《史》及 韩 、 欧 之文。”
(2). 南华真人 的省称,即 庄子 。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 南华 吾师也,亲居贱职; 东方 达人也,安乎卑位。” 宋 苏轼 《和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驾言随子听所之,岂以师 南华 而废从 安期 。”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法常 首座《渔父词》云:‘蝶梦 南华 方栩栩,斑斑谁跨 丰干 虎。’”
(3).华南,南 中国 。 陈毅 《夜过江阴履国防废垒有作》诗:“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 华 。” ——《漢語大詞典》
(2). 南华真人 的省称,即 庄子 。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 南华 吾师也,亲居贱职; 东方 达人也,安乎卑位。” 宋 苏轼 《和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驾言随子听所之,岂以师 南华 而废从 安期 。”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法常 首座《渔父词》云:‘蝶梦 南华 方栩栩,斑斑谁跨 丰干 虎。’”
(3).华南,南 中国 。 陈毅 《夜过江阴履国防废垒有作》诗:“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 华 。” ——《漢語大詞典》
一部 yī bù
(1).一支;一个部分。《后汉书·刘盆子传》:“乃遂亡归其营,将兵入 颖川 ,分其众为二部, 崇 与 逢安 为一部, 徐宣 、 谢禄 、 杨音 为一部。” 毛泽东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二:“这一时期的战局,很有可能如你们曾经说过的那样,发展成为极有利的形势,即不但能歼灭 锦州 守敌,而且能歼灭 葫 、 锦 援敌之一部。”
(2).中医指人体的一个部位。《素问·三部九候论》“何谓三部” 明 张志聪 注:“夫人生於地,悬命於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是以一身之中有三部,一部之中而各有天地人。”
(3).表数量。用于书籍、乐舞、车辆、机械等。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吕蒙 ﹞尝在 孙策 座上酣醉,忽卧,於梦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 唐 白居易 《读鄂公传》诗:“唯留一部清商乐,月下风前伴老身。”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额阔頦宽眉卓竪,一部赤髭鬚,也么咍咍。”《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一部大白鬚,直垂过脐,飘飘有神仙之表。”《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后来好容易雇了一部东洋车子,纔把他拉到公馆。” 老舍 《正红旗下》一:“在咳嗽与说话的时候,她的嗓子与口腔便是一部自制的扩音机。” ——《漢語大詞典》
(2).中医指人体的一个部位。《素问·三部九候论》“何谓三部” 明 张志聪 注:“夫人生於地,悬命於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是以一身之中有三部,一部之中而各有天地人。”
(3).表数量。用于书籍、乐舞、车辆、机械等。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吕蒙 ﹞尝在 孙策 座上酣醉,忽卧,於梦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 唐 白居易 《读鄂公传》诗:“唯留一部清商乐,月下风前伴老身。”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额阔頦宽眉卓竪,一部赤髭鬚,也么咍咍。”《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一部大白鬚,直垂过脐,飘飘有神仙之表。”《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后来好容易雇了一部东洋车子,纔把他拉到公馆。” 老舍 《正红旗下》一:“在咳嗽与说话的时候,她的嗓子与口腔便是一部自制的扩音机。” ——《漢語大詞典》
楞伽 léng jiā
亦作“ 楞迦 ”。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
(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师有几’之文。此则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漢語大詞典》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
(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师有几’之文。此则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