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谏草青蒲伏,群从咸登天府录。
于慎行〔明代〕《寿临邑邢封君七十长歌》
邢翁济北之名族,世代门庭罗绣毂。长公谏草青蒲伏,群从咸登天府录。
翁独翛然在岩谷,芝房萝壁薜荔服。牛角挂经眠抱犊,学儒不干五斗禄。
种田往往皆成玉,瑶环瑜珥多如簇。一枝炯炯先出椟,名都十五不敢赎。
天风吹作华林木,走马春城十二街,雕龙翠殿三千牍。
少年出宰称民牧,召入文昌锦被襆。白简绨囊临仗读,云梦汪洋舟万斛。
长风直下千里速,姓名已在金瓯覆。方底诏函貤半幅,玉绳兰检何熠煜。
翁冠柱后衣锦縠,行年七十方瞳绿。出门柴车声轣辘,季方持杖元方仆。
齐眉仙姥膺多福,阆苑春开阿母桃,渭川日长封君竹。
山中八月酒新熟,玉盘琥珀四座馥。松枝自煮石溪蔌,珠履满堂绮障促。
千金称寿起相属,参差玉管间琴筑。主人浮白自捧腹,生事惟馀陶令杯,年华不问君平卜。
我家乡邑不朝宿,郎君旧谊敦羔鹜。蹇予抱拙长碌碌,弹铗归来头不沐。
仙闾东望地可缩,缄词且效如川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长公(長公)zhǎng gōng
(1).古人多以“长公”为字,为行次居长之意。《汉书·夏侯胜传》:“ 夏侯胜 字 长公 。”《汉书·韩延寿传》:“ 韩延寿 字 长公 。”
(2). 宋 苏轼 为 苏洵 长子,其诗文浑涵光芒,雄视百代,当时尊之为“长公”。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五》:“《復斋漫録》云:‘当时以 东坡 为 长公 , 子由 ( 苏辙 )为 少公 。’” 宋 张耒 《赠李德载》诗:“ 长公 波涛万顷海, 少公 峭拔千寻麓。” 明 焦竑 《李氏〈焚书〉序》:“ 宋 元丰 间,禁 长公 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 ——《漢語大詞典》
(2). 宋 苏轼 为 苏洵 长子,其诗文浑涵光芒,雄视百代,当时尊之为“长公”。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五》:“《復斋漫録》云:‘当时以 东坡 为 长公 , 子由 ( 苏辙 )为 少公 。’” 宋 张耒 《赠李德载》诗:“ 长公 波涛万顷海, 少公 峭拔千寻麓。” 明 焦竑 《李氏〈焚书〉序》:“ 宋 元丰 间,禁 长公 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 ——《漢語大詞典》
谏草(諫草)jiàn cǎo
谏书的草稿。《三国志·魏志·贾逵传》“然 太祖 心善 逵 ,以为丞相主簿”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逵 受教,谓其同僚三主簿曰:‘今实不可出,而教如此,不可不諫也。’乃建諫草以示三人。” 唐 杜甫 《晚出左掖》诗:“避人焚諫草,骑马欲鷄栖。”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当年諫草烈秋霜,国士同声振庙廊。” ——《漢語大詞典》
青蒲 qīng pú
(1).即蒲草。水生植物。嫩者可食,茎叶可供编织蒲席等物。 唐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鸬鹚堰》诗:“乍向红莲没,復出青蒲颺。” 宋 苏轼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 清 郑燮 《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词:“正青蒲水面,红榴屋角。” 郭沫若 《女神·晴朝》:“哦,一湾的碎玉!无限的青蒲!”
(2).指天子内庭。《汉书·史丹传》:“ 丹 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 丹 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以青规地曰青蒲,自非皇后不得至此。”《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比虽辐凑闕下,多非政要;日伏青蒲,罕能切直。” 李周翰 注:“青蒲,天子内庭也,以青色规之,而諫者伏其上。” 唐 杜甫 《壮游》诗:“斯时伏青蒲,廷諍守御牀。”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四折:“将皇亲廝毁谤,将大将廝亏图。我和你直叩青蒲,拣着那爱处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沉 素呐呐,青蒲独对,慑於天威,但连称兴作非时,恐累圣德而已。” ——《漢語大詞典》
(2).指天子内庭。《汉书·史丹传》:“ 丹 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 丹 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以青规地曰青蒲,自非皇后不得至此。”《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比虽辐凑闕下,多非政要;日伏青蒲,罕能切直。” 李周翰 注:“青蒲,天子内庭也,以青色规之,而諫者伏其上。” 唐 杜甫 《壮游》诗:“斯时伏青蒲,廷諍守御牀。”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四折:“将皇亲廝毁谤,将大将廝亏图。我和你直叩青蒲,拣着那爱处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沉 素呐呐,青蒲独对,慑於天威,但连称兴作非时,恐累圣德而已。” ——《漢語大詞典》
伏 fú《國語辭典》
伏 [ fú ]
动- 趴,身体向前倾靠在物体上。如:「倒伏」、「伏案」。《礼记·曲礼上》:「坐毋箕,寝毋伏。」
- 隐藏、隐匿。如:「蛰伏」、「危机四伏」、「昼伏夜出」。《老子·第五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降服、使屈服。如:「降龙伏虎」、「制伏」。
- 低落下去。如:「伏地挺身」、「此起彼伏」。
- 承认、承受。如:「伏罪」、「伏法」。《文选·班彪·王命论》:「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
- 佩服、信服。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同「服 」。
- 隐藏不露的。《文选·左思·蜀都赋》:「漏江伏流溃其阿。」
- 参见「伏日 」条。
- 对尊长自谦的敬辞。《文选·枚乘·七发》:「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闲乎?」《汉书·卷四·文帝纪》:「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宜称。」
群从(羣從)qún zòng
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礼服名羣从,恩爱若同生。”《晋书·阮咸传》:“羣从昆弟,莫不以放达为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兄弟不睦,则子姪不爱。子姪不爱,则羣从致薄。” 唐 杨炯 《伯父杨公墓志铭》:“乃率羣从子弟,营别业於 宜神乡 之 望仙里 。” ——《漢語大詞典》
咸 ( 鹹 ) xián《國語辭典》
咸 [ xián ]
副- 都、皆、全。如:「老少咸宜」。《書經·舜典》:「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 普及、遍及。《國語·魯語》:「小賜不咸,獨恭不優。」
- 和睦。《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兌(☶)上。表示山澤相感應之象。
- 姓。如漢代有咸宣。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动-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天府 tiān fǔ
(1).《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 周 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荀子·大略》:“不知而问 尧 舜 ,无有而求天府。”《南齐书·顾欣传》:“徵赋有增于往,天府尤贫于昔。”《新唐书·牛僧孺传》:“荒财耗力且百万,终不得 范阳 尺帛斗粟入天府。”《清史稿·食货志一》:“ 道 咸 以降……天府太仓之蓄,一旦荡然。”
(2).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因 秦 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晋书·袁乔传》:“ 蜀 土富实号称天府,昔 诸葛武侯 欲以抗衡中国。”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伏以国家富有 巴 蜀 ,是天府之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绪言》:“吾广漠美丽最可爱之 中国 兮!而实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
(3).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唐 康骈 《剧谈录·崔道枢食井鱼》:“其后有判词云:‘ 崔道枢 所害雨龙,事关天府,原之不可,按罪急追,所有官爵并皆削除,年寿亦减一半。’”《封神演义》第六五回:“凤街丹詔离天府,玉勅金书降下来。”
(4).指朝廷。《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输力王室,以篤臣节。功列天府,令问不已。” 唐 皎然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诗:“天府登名后,迴看 楚 水清。” ——《漢語大詞典》
(2).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因 秦 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晋书·袁乔传》:“ 蜀 土富实号称天府,昔 诸葛武侯 欲以抗衡中国。”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伏以国家富有 巴 蜀 ,是天府之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绪言》:“吾广漠美丽最可爱之 中国 兮!而实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
(3).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唐 康骈 《剧谈录·崔道枢食井鱼》:“其后有判词云:‘ 崔道枢 所害雨龙,事关天府,原之不可,按罪急追,所有官爵并皆削除,年寿亦减一半。’”《封神演义》第六五回:“凤街丹詔离天府,玉勅金书降下来。”
(4).指朝廷。《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输力王室,以篤臣节。功列天府,令问不已。” 唐 皎然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诗:“天府登名后,迴看 楚 水清。” ——《漢語大詞典》
录 ( 錄 録 ) lù
录 [ lù ]
- 记载,抄写:记~。载~。抄~。~供。
-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目~。回忆~。
- 采取,任用:~取。收~。~用。甄~(经审查鉴别而任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