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仙闾东望地可缩,缄词且效如川祝。

于慎行明代〕《寿临邑邢封君七十长歌

邢翁济北之名族,世代门庭罗绣毂。长公谏草青蒲伏,群从咸登天府录。

翁独翛然在岩谷,芝房萝壁薜荔服。牛角挂经眠抱犊,学儒不干五斗禄。

种田往往皆成玉,瑶环瑜珥多如簇。一枝炯炯先出椟,名都十五不敢赎。

天风吹作华林木,走马春城十二街,雕龙翠殿三千牍。

少年出宰称民牧,召入文昌锦被襆。白简绨囊临仗读,云梦汪洋舟万斛。

长风直下千里速,姓名已在金瓯覆。方底诏函貤半幅,玉绳兰检何熠煜。

翁冠柱后衣锦縠,行年七十方瞳绿。出门柴车声轣辘,季方持杖元方仆。

齐眉仙姥膺多福,阆苑春开阿母桃,渭川日长封君竹。

山中八月酒新熟,玉盘琥珀四座馥。松枝自煮石溪蔌,珠履满堂绮障促。

千金称寿起相属,参差玉管间琴筑。主人浮白自捧腹,生事惟馀陶令杯,年华不问君平卜。

我家乡邑不朝宿,郎君旧谊敦羔鹜。蹇予抱拙长碌碌,弹铗归来头不沐。

仙闾东望地可缩,缄词且效如川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仙闾东望

仙闾(仙閭)xiān lǘ
指 泰山 南麓的 石闾 。方士指为仙人聚居处, 汉武帝 曾为立祠,故称。《初学记》卷十三引《汉书》:“上修五年之礼,而加禪祠 石閭 者,在 泰山 下阯南方,方士言仙閭也。”参阅《汉书·郊祀志下》。  ——《漢語大詞典》
东望(东望)
魏晋 陈琳 诗 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唐 李白 望黄鹤山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
唐 鲍溶 寄海陵韩长官 野人为此多东望,云雨仍从海上来。  ——《骈字类编》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1.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4.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5.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6.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7.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8.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9.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1.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2.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1.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缩 ( 縮 ) suō/sù
缩 [ suō ]
  1. 向后退,往回收:退~。畏~。~手(喻不敢再做下去)。~手~脚(喻做事顾虑多,不大胆)。
  2. 由大变小,由长变短:收~。伸~。压~。~减。~小。~编。~微(指利用照相技术等把文字图像缩成极小的胶卷复制品)。
  3. 捆束:“~版以载”。
  4. 直,理直:“自反而~,虽千万人,吾往矣”。
  5. 滤酒去渣:~酒。
缩 [ sù ]
  1. 〔~砂密〕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棕色,亦称“缩砂”。种子入中药,称“砂仁”。
缄 ( 緘 ) jiān
缄 [ jiān ]
  1. 捆东西的绳索。
  2. 书信:~素。~扎。
  3. 封,闭:~口。~制(封锁)。~封。~密。~默。
词 ( 詞 ) cí
词 [ cí ]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1.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2.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3.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1.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4.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5.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1.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1.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效 xiào《國語辭典》

效 [ xiào ]

  1. 摹仿。如:「东施效颦」、「上行下效」。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 效穷途之哭?」
  2. 致送、奉献。如:「效劳」、「效力」、「效忠」。《韩非子·五蠹》:「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1. 功用。如:「功效」、「药效」、「见效」。《淮南子·修务》:「夫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者,效亦大矣。」《红楼梦·第一一回》:「今日头眩的略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2. 征验。《淮南子·修务》:「哭者,悲之效也。」汉·王充《论衡·雷虚》:「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言雷为天怒无一效。」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川 chuān《國語辭典》

川 [ chuān ]

  1. 河流。如:「河川」。《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 大陆地区四川省的简称。
  1.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置于开水中,水一开即刻捞起。如:「川肉片」。
祝 zhù《國語辭典》

祝 [ zhù ]

  1. 祭祀时主持祭礼的人。《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
  2. 寺庙主持人。如:「庙祝」。
  3. 祭祀所念的祷告词。《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辽史·卷四九·礼志一》:「合门使读祝讫,复位坐。」
  4. 姓。如春秋时魏国有祝侘。
  1. 祈祷、祈求。如:「祝福」、「祝平安快乐」。
  2. 庆贺、颂贺。如:「庆祝」、「祝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