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尊前 zūn qián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漢語大詞典》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漢語大詞典》
怨思 yuàn sī
(1).谓抱怨迁居,怀念故土。《诗·王风·扬之水序》:“﹝ 周平王 ﹞不抚其民,而远屯戍於母家, 周 人怨思焉。” 汉 班固 《两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
(2).怨恨悲伤。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和阴阳,调四时,安众庶,育羣生,使百姓辑睦,无怨思之色,四夷顺德,无叛逆之忧。”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其志怨思,则以怨思之声咏之。” ——《漢語大詞典》
(2).怨恨悲伤。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和阴阳,调四时,安众庶,育羣生,使百姓辑睦,无怨思之色,四夷顺德,无叛逆之忧。”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其志怨思,则以怨思之声咏之。” ——《漢語大詞典》
儿女(兒女)ér nǚ
(1).子女。《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
(2).指青年男女。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4).妇人;女子。《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漢語大詞典》
(2).指青年男女。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4).妇人;女子。《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诉 ( 訴 ) sù
诉 [ sù ]
- 叙述,倾吐:告~。~苦。~愿。~衷情。倾~。
- 控告:~讼。控~。上~。申~。败~。撤~。
衷情 zhōng qíng
(1).内心的感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世所传 吕先生 诗:‘ 黄鹤楼 边吹笛时,白苹红蓼对 江 湄;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此 吕先生 非 洞宾 ,乃名 元圭 者也。” 清 刘大櫆 《祭左茧斋文》:“君之为诗,不求名闻,写其衷情,高騫逸运。” 艾青 《双尖山》诗:“究竟是什么鸟在那树林里,唱着,唱着,唱着,好像在叫唤什么,好像在诉说什么,下雨了也不停,对山野倾诉衷情。”
(2).内中的情况。《水浒传》第八三回:“再説 戴宗 、 燕青 ,潜地进城,径到 宿太尉 府内,备细诉知衷情。” 清 李渔 《玉搔头·谬献》:“臣妾也曾细诉衷情,那知府不知何故,假説送臣妾上任,不期赚入宫来。” ——《漢語大詞典》
(2).内中的情况。《水浒传》第八三回:“再説 戴宗 、 燕青 ,潜地进城,径到 宿太尉 府内,备细诉知衷情。” 清 李渔 《玉搔头·谬献》:“臣妾也曾细诉衷情,那知府不知何故,假説送臣妾上任,不期赚入宫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