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空洞无肠,虚明有窍,节节舍清气。

陈霆明代〕《酹江月 竹心巷

栽云种玉,悄山楹、移入翠微深处。老去闲情无可与,只有此君堪对。

空洞无肠,虚明有窍,节节舍清气。竹心如此,我心元与相契。

见说墨妙亭边,爱山台下,剩有烟云地。露叶风梢浑未论,认取岁寒心事。

朝爽横琴,秋阴领鹤,付与闲滋味。日高响扣,玉声酬我佳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空洞无肠虚明有窍节节清气

空洞 kōng dòng
(1).空无所有;空虚。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序:“鄙夫则不然,胸腹空洞,譾然无所存置。”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半夜三更,她一个人爬起来,偷偷摸进空洞幽暗的堂屋,低声细气练她的口才。”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没有 兰兰 ,他们过去十几年的生活,该是多么空洞啊!”
(2).道教语。谓化生元气的太虚之境。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二四:“空洞凝真精,乃为虚中实。”《云笈七籤》卷二:“元气於眇莽之内,幽冥之外,生乎空洞。”
(3).谓玄虚精妙。 前蜀 杜光庭 《嘉州王仆射五符镇宅词》:“凝自然之气,成空洞之文。”
(4).象声词。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三七:“谁游八海门前过,空洞一声风雨中。”
(5).形容声音空虚。 艾青 《旷野》诗:“啄木鸟用它的嘴,敲着古木的空洞的声音。” 田野 《火烧岛》:“空洞而又沉重的看守的皮鞋声,在门外,走过来,走过去。”
(6).形容眼神茫然。 张天翼 《仇恨》:“六只眼睛空洞地瞧着大个儿。那三张嘴没言语。”
(7).病理学名词。脏器组织中坏死或液化的病变物质排出后,在原处所遗留的凹陷或孔隙。
孔穴;地道。《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附、轒輼、轩车。”  ——《漢語大詞典》
无肠(無腸)wú cháng
(1).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海外北经》:“ 无肠之国 ,在 深目 东,其为人长而无肠。”《淮南子·墬形训》:“东北至西北方有 跂踵民 …… 无肠 民。” 高诱 注:“﹝ 无肠 等﹞皆北方之国也。”
(2).犹言没有心肠或心思。 唐 白居易 《山游示小妓》诗:“莫唱《杨柳枝》,无肠与君断。” 宋 苏轼 《张子野买妾》诗:“柱下相君犹有齿, 江 南刺史已无肠。” 宋 史达祖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谁念我,今无肠。”
(3).见“ 无肠公子 ”。  ——《漢語大詞典》
虚明 xū míng
(1).空明;清澈明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 杜甫 《夏夜叹》诗:“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於虚明之处,毫釐无隐,一如对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勺园 林水紓环,虚明敞豁。”
(2).指内心清虚纯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苏辙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之二:“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诗:“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鱼。虚明止一性,何辨君与吾。”  ——《漢語大詞典》
有窍(有竅)yǒu qiào
犹在行,有窍门。 清 黄宗羲 《张南垣传》:“演传奇至 张石匠 ,伶人以 涟 在坐,改为 李木匠 , 梅村 故靳之,以扇确几,赞曰‘有窍’。”按, 张涟 ,号 南垣 。《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贾姨 却又在行有窍,凡来求他的子弟,必须人物俊雅,可中得 小小 之意,方才应承许可。”  ——《漢語大詞典》
节节(節節)jié jié
(1).逐次;逐一。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花比妇人尚矣,盖其於类为宜,不独在颜色之间; 山谷 易以男子,有以见其好异之僻; 渊材 又杂而用之,益不伦可笑。此固甚紕繆者,而 惠洪 乃节节嘆赏,以为愈奇。”《明史·谭纶传》:“ 纶 沉毅知兵……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六:“九日已经听说赤军节节战胜。”
(2).犹处处。 清 戴名世 《药身说》:“余所尝备极天下之苦,一身之内节节皆病,盖宛转愁痛者久矣。”《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老残 一看,节节青紫,不免肚里叹了一口气。”
(3).整饬貌。《大戴礼记·四代》:“子曰:‘……齐齐然,节节然,穆穆然,皇皇然,见才色脩声不视,闻怪物恪命不改志。’”
(4).象声词。《宋书·符瑞志中》:“凤凰者,仁鸟也……其鸣,雄曰‘节节’,雌曰‘足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凤雄鸣‘节节’,雌鸣‘足足’,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  ——《漢語大詞典》
舍 ( 捨 ) shě/shè《國語辭典》

舍 [ shè ]

  1. 房屋、住宅。如:「宿舍」、「田舍」、「房舍」、「茅舍」。
  2. 謙稱自己的住所。如:「寒舍」、「敝舍」。
  3. 飼養牲畜的地方。如:「豬舍」、「牛舍」。
  4. 宋元時代稱顯貴人家的子弟。多見於元人小說、戲曲中。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自家鄭州人氏,周同知的孩兒周舍是也。」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近日有個客人,姓甚喚做甚舍。」
  5. 量詞。古代計算行軍里數的單位。三十里為一舍。如:「退避三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6. 一宿、一夜。《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1. 住宿、居住。《左傳·宣公二年》:「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
  2. 止息、停止。《左傳·哀公十五年》:「舍於孔氏之外圃。」
  3. 安置。《戰國策·魏策二》:「王不如舍需於側,以稽二人者之所為。」
  1. 對人謙稱自己卑幼的親屬或親戚。如:「舍弟」、「舍妹」、「舍親」。

舍 [ shě ]

  1. 放棄、放下。《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荀子·勸學》:「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通「捨」。
  2. 除去、除開。《孟子·公孫丑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 止息、停止。《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清气(清氣)qīng qì
(1).天空中清明之气。《楚辞·九歌·大司命》:“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王逸 注:“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气御持万民死生之命也。” 宋 董弅 《闲燕常谈》:“天下清气,无南北之异。”《负曝闲谈》第十四回:“看那林木青翠,清气扑人,轮声歷碌,鸟语繁碎,别有一番光景。”
(2).引申为光明正大之气。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崇情符远迹,清气溢素襟。”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可惜你腹中大才,胸中清气,都做了江山之秀。”
(3).犹冷静,冷清。 明 李贽 《答周友山书》:“ 无念 已往 南京 ,庵中甚清气。”
(4).犹清秀。《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便问:‘此女是那里来的?’酒保説:‘这是 一秤金 家丫头 翠香 翠红 。’三官道:‘生得清气。’”
(5).犹闲气。《西游记》第十八回:“那人挣不脱手,气得乱跳道:‘蹭蹬!蹭蹬!家长的屈气受不了,又撞着这个光头,受他的清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