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中世 zhōng shì
(1).犹中古。《商君书·徕民》:“且古有 尧舜 ,当时而见称;中世有 汤 武 ,在位而民服。”此指 商 周 时代。《韩非子·五蠹》:“上古竞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此指 春秋 时代。《后汉书·朱穆传》:“夫中世之所敦,已为上世之所薄,况又薄於此乎?” 李贤 注:“中世谓 五帝 时。”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但中世作者,其流日烦…… 嵇康 《高士传》,好聚七国寓言; 玄晏 ( 皇甫謐 )《帝王纪》,多采六经图讖,引书之误,其萌於此矣。”此指 晋 代。
(2).犹中期,中叶。《书·无逸》“昔在 殷王 中宗 ” 孔 传:“ 殷 家中世尊其德,故称宗。”《南史·恩倖传论》:“自 宋 中世以来,宰御朝政,万机碎密,不关外司。” 宋 叶适 《取燕三》:“ 唐 之中世, 燕 蓟 先为叛臣据有其地,以至於亡。”
(3).犹中年。《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公孙圣 曰:‘愚哉女子之言也。吾受道十年,隐身避害,欲绍寿命。不意卒得急召,中世自弃,故悲与子相离耳。’” ——《漢語大詞典》
(2).犹中期,中叶。《书·无逸》“昔在 殷王 中宗 ” 孔 传:“ 殷 家中世尊其德,故称宗。”《南史·恩倖传论》:“自 宋 中世以来,宰御朝政,万机碎密,不关外司。” 宋 叶适 《取燕三》:“ 唐 之中世, 燕 蓟 先为叛臣据有其地,以至於亡。”
(3).犹中年。《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公孙圣 曰:‘愚哉女子之言也。吾受道十年,隐身避害,欲绍寿命。不意卒得急召,中世自弃,故悲与子相离耳。’” ——《漢語大詞典》
功名 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岳飞 《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殊 shū《國語辭典》
殊 [ shū ]
動- 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
- 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 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 區別。《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 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
- 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 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 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 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不易 bù yì
(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 殷 ,骏命不易。” 朱熹 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漢語大詞典》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漢語大詞典》
残年(殘年)cán nián
(1).一生将尽的年月。多指人的晚年。《列子·汤问》:“以残年餘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唐 韩愈 《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兄弟俩一同走到 华山 去,吃些野果和树叶来送自己的残年。”
(2).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看看残年将尽, 纪老三 果然来买年货。”《说唐》第六回:“且过了残年,到二月中,天时和暖,送兄回去。” ——《漢語大詞典》
(2).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看看残年将尽, 纪老三 果然来买年货。”《说唐》第六回:“且过了残年,到二月中,天时和暖,送兄回去。” ——《漢語大詞典》
去就 qù jiù
(1).离去或接近;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庄子·秋水》:“寧於祸福,谨於去就。”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序》:“身不屈於王公,名不耗於终始,自 尧 至 魏 ,凡九十餘人,虽执节若 夷 齐 ,去就若两 龚 ,皆不録也。” 宋 梅尧臣 《勉致仕李秘监》诗:“去就异前人,其义已介独。”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且前并未受过天朝官爵恩典,何忍遽弃其官而来投顺乎?其中必大有所见,乃能如此去就也。”
(2).犹取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宋 王禹偁 《与李宗谔书》:“能不以炎凉为去就者,虽贫贱之交固亦鲜得,况贵胄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有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3).去留不定。常有离去之意。《魏书·韩茂传》:“先是, 河 外未宾,民多去就,故权立 东青州 为招怀之本。”《新唐书·刘祥道传》:“今任官率四考罢,官知秩满,则怀去就;民知迁徙,则苟且。以去就之官,临苟且之民,欲移风振俗,乌可得乎?”《金史·逆臣传·完颜元宜》:“ 世宗 即位於 辽阳 ,军中多怀去就。”
(4).举止行动。《鹖冠子·道端》:“受官任治,观其去就,足以知智;迫之不惧,足以知勇。”《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范先 欲杀 畿 以威众。且观 畿 去就,於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餘人, 畿 举动自若。”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吕乡筠》:“忽见波上有渔舟而来者,渐近,乃一老父,鬢眉皤然,去就异常。”
(5).指符合礼节的行动。犹体统。 唐 李商隐 《杂纂》卷上有“失去就”类列举“卸起帽共人言语;駡他人家奴婢”等十种不符合礼节的行为。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襄州 赵康凝 令公……路由 夏口 , 杜洪念 公郊迓,以主座逊之,遽尸其位。其不识去就,皆此类也。”《诗话总龟》卷十一引 宋 王直方 《直方诗话》:“ 郭功父 方与 荆公 坐,有一人展刺云:‘诗人 龙太初 。’ 功父 勃然曰:‘相公前敢称诗人,其不识去就如此!’” ——《漢語大詞典》
(2).犹取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宋 王禹偁 《与李宗谔书》:“能不以炎凉为去就者,虽贫贱之交固亦鲜得,况贵胄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有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3).去留不定。常有离去之意。《魏书·韩茂传》:“先是, 河 外未宾,民多去就,故权立 东青州 为招怀之本。”《新唐书·刘祥道传》:“今任官率四考罢,官知秩满,则怀去就;民知迁徙,则苟且。以去就之官,临苟且之民,欲移风振俗,乌可得乎?”《金史·逆臣传·完颜元宜》:“ 世宗 即位於 辽阳 ,军中多怀去就。”
(4).举止行动。《鹖冠子·道端》:“受官任治,观其去就,足以知智;迫之不惧,足以知勇。”《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范先 欲杀 畿 以威众。且观 畿 去就,於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餘人, 畿 举动自若。”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吕乡筠》:“忽见波上有渔舟而来者,渐近,乃一老父,鬢眉皤然,去就异常。”
(5).指符合礼节的行动。犹体统。 唐 李商隐 《杂纂》卷上有“失去就”类列举“卸起帽共人言语;駡他人家奴婢”等十种不符合礼节的行为。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襄州 赵康凝 令公……路由 夏口 , 杜洪念 公郊迓,以主座逊之,遽尸其位。其不识去就,皆此类也。”《诗话总龟》卷十一引 宋 王直方 《直方诗话》:“ 郭功父 方与 荆公 坐,有一人展刺云:‘诗人 龙太初 。’ 功父 勃然曰:‘相公前敢称诗人,其不识去就如此!’”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 〔~臾〕片刻,一会儿。
-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