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花开(花开)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大堤曲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唐 令狐楚 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唐 元稹 红荆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唐 白居易 晚秋夜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唐 李远 听话丛台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唐 周朴 桐柏观 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
唐 罗隐 铜雀台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
宋 欧阳修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辀。
宋 苏轼 后十馀日复至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宋 韩驹 抚州邂逅彦正提刑道旧感叹辄书长句奉呈 花开辇路春迎驾,日转蓬山晓曝书。
宋 刘子翚 有怀十首 其十 密庵 篮舆梦想行山处,白葛花开细雨中。
宋 周必大 仆营小圃方两月而张坦夫示腴庄图有起予之意辄成鄙句 无问四时留客醉,何曾一日不花开。
宋 徐玑 书翁卷诗集后 泉落秋岩洁,花开野径清。
宋 赵师秀 抚栏 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元 虞集 题画 花开陌上怀归燕,潮落江头送去鸿。
元 郭钰 秋塘曲 高荷拥翠秋满塘,花开不见闻花香。 ——《骈字类编》
唐 令狐楚 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唐 元稹 红荆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唐 白居易 晚秋夜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唐 李远 听话丛台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唐 周朴 桐柏观 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
唐 罗隐 铜雀台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
宋 欧阳修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辀。
宋 苏轼 后十馀日复至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宋 韩驹 抚州邂逅彦正提刑道旧感叹辄书长句奉呈 花开辇路春迎驾,日转蓬山晓曝书。
宋 刘子翚 有怀十首 其十 密庵 篮舆梦想行山处,白葛花开细雨中。
宋 周必大 仆营小圃方两月而张坦夫示腴庄图有起予之意辄成鄙句 无问四时留客醉,何曾一日不花开。
宋 徐玑 书翁卷诗集后 泉落秋岩洁,花开野径清。
宋 赵师秀 抚栏 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元 虞集 题画 花开陌上怀归燕,潮落江头送去鸿。
元 郭钰 秋塘曲 高荷拥翠秋满塘,花开不见闻花香。 ——《骈字类编》
红踯躅(紅躑躅)hóng zhí zhú
红杜鹃花的别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七四:“敕赐一窠红躑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玉蕊杜鹃》:“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乃今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 ——《漢語大詞典》
山绕(山绕)
唐 司空曙 送王尊师归湖州 烟芜满洞青山绕,幢节飘空紫凤飞。 ——《骈字类编》
碧 bì《國語辭典》
碧 [ bì ]
名- 青绿色的美石。《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
- 青绿色的。如:「碧草」、「碧波荡漾」。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李商隐〈常娥〉诗:「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崆峒 kōng tóng
(1).山名。在今 甘肃 平凉市 西。相传是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所。也称 空同 、 空桐 。《庄子·在宥》:“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西至于 空桐 ,登 鷄头 。”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 羲轩 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 崆峒 ,依风问道。”后亦以指仙山。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 崆峒 。” 宋 沈遘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 ,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一说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临汝县 西南。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 襄城 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 求道失遗迹, 荆山 铸鼎餘荒丘。”参阅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
(2).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山海经·海内东经》:“ 温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3).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 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4).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1).山高峻貌。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 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
(2).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
(3).宽敞空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4).形容声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山海经·海内东经》:“ 温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3).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 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4).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1).山高峻貌。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 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
(2).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
(3).宽敞空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4).形容声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