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草际含余滋,粲然泫清晓。

晁公溯宋代〕《三月二十九日舟中作

今晨天气佳,晴光被茂草。
草际含余滋,粲然泫清晓。
舟师催解缆,及此风色好。
江神似相予,扁舟若轻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草际粲然清晓

草际(草际)
元 乃贤 次上都崇真宫呈同游诸君子 穹庐在中野,草际大星落。  ——《骈字类编》
含 hán《國語辭典》

含 [ hán ]

  1. 东西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吞下。如:「含著药片。」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
  2. 里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水分」、「含养分」、「含苞待放」。《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3. 包容、容纳。如:「包含」。《易经·坤卦·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怀著。如:「含怒」、「含恨」、「含羞带怯」、「含情脉脉」。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5. 忍受、忍耐。如:「茹苦含辛」。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含垢忍耻,与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含 [ hàn ]

  1.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广韵·去声·勘韵》:「琀,送死口中玉。亦作含。」《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汉·何休·解诂:「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战国策·赵策三》:「邹、鲁之臣,生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通「琀」。
  1. 一种古代礼俗。将珠玉塞在死者的嘴里,称为「含」。《左传·襄公十九年》:「二月甲寅,(荀偃)​卒,而视,不可含。」《礼记·檀弓下》:「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1.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1.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2.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1.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滋 zī《國語辭典》

滋 [ zī ]

  1. 生长、繁殖。如:「滋生」。《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草木庳小不滋,五谷萎败不成。」
  2. 培植、培养。《楚辞·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3. 引发、惹发。如:「滋事」。《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4. 润泽。《文选·谢惠连·捣衣诗》:「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唐·李商隐〈潭州〉诗:「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5. 补身体。如:「他身子十分虚弱,须好好滋补一番。」
  6. 北平方言。指喷射、冒。如:「管子裂了,直滋水。」
  1. 繁多、茂盛。《文选·潘岳·射雉赋》:「靡木不滋,无草不茂。」
  1. 更加。《孟子·公孙丑上》:「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史记·卷一一二·酷吏传·序 》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1. 味道、美味。《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汦汦庶类,含甘吮滋。」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一六首之四:「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
  2. 汁液。《文选·扬雄·羽猎赋》:「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文选·左思·魏都赋》:「墨井盐池,玄滋素液。」
粲然 càn rán
(1).明白貌;明亮貌。《荀子·非相》:“欲观圣王之跡,则於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 杨倞 注:“粲然,明白之貌。”《后汉书·朱浮传》:“而今牧人之吏,多未称职,小违理实,輒见斥罢,岂不粲然黑白分明哉!”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永乐大典》:“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精粗,粲然明备。”
(2).精洁貌。《荀子·荣辱》:“俄而粲然有秉芻豢稻粱而至者。” 杨倞 注:“粲然,精絜貌。”
(3).笑貌。《穀梁传·昭公四年》:“军人粲然皆笑。” 范宁 注:“粲然,盛笑貌。”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叙谪仙为宫教兄寿》词:“供玉齿,粲然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言罢,座客为之粲然。”  ——《漢語大詞典》
泫 xuàn《國語辭典》

泫 [ xuàn ]

  1. 泪水或露水滴垂。《吕氏春秋·季秋纪·知士》:「静郭君泫而曰:『不可,吾弗忍为也。』」《文选·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1. 露珠晶莹发亮。《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月》:「斐斐气幕岫,泫泫露盈条。」
  1. 流泪的样子。《文选·潘岳·怀旧赋》:「步庭庑以徘徊,涕泫流而霑巾。」
清晓(清曉)qīng xiǎo
天刚亮时。 唐 孟浩然 《登鹿门山怀古》诗:“清晓因兴来,乘流越 江 峴。”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七:“人语悄,那堪夜雨催清晓。”《红楼梦》第五九回:“一日清晓, 宝釵 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 应修人 《初游草佳村》诗:“清晓里布机声,就前村到后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