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小姑 xiǎo gū
(1).称丈夫之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唐 王建 《新嫁娘词》:“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红楼梦》第四回:“﹝ 李紈 ﹞惟知侍亲养子,閒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2).少女。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唐 温庭筠 《兰塘词》诗:“小姑晚归红妆浅,镜里芙蓉照水鲜。”
(3).小女巫;小道姑。 宋 陆游 《赛神曲》:“緑袍槐简立老巫,红衫绣裙舞小姑……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婚走》:“长生会, 莲花观 里一箇小姑来。”
(4). 小孤山 的别称。在今 江西 彭泽县 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江 南有大、小 孤山 ……俚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磯,谓之 澎浪磯 ,遂转为 彭郎磯 云。 彭郎 者,小姑壻也。” 宋 苏轼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舟中贾客莫漫狂, 小姑 前年嫁 彭郎 。” 清 王士禛 《送彭十羡门游粤》诗:“ 大姑 弯弯眉黛长, 小姑 窈窕宫亭妆,三日 潯阳 风信到,双姑早晚嫁 彭郎 。” ——《漢語大詞典》
(2).少女。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唐 温庭筠 《兰塘词》诗:“小姑晚归红妆浅,镜里芙蓉照水鲜。”
(3).小女巫;小道姑。 宋 陆游 《赛神曲》:“緑袍槐简立老巫,红衫绣裙舞小姑……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婚走》:“长生会, 莲花观 里一箇小姑来。”
(4). 小孤山 的别称。在今 江西 彭泽县 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江 南有大、小 孤山 ……俚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磯,谓之 澎浪磯 ,遂转为 彭郎磯 云。 彭郎 者,小姑壻也。” 宋 苏轼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舟中贾客莫漫狂, 小姑 前年嫁 彭郎 。” 清 王士禛 《送彭十羡门游粤》诗:“ 大姑 弯弯眉黛长, 小姑 窈窕宫亭妆,三日 潯阳 风信到,双姑早晚嫁 彭郎 。” ——《漢語大詞典》
家具(傢具)jiā jù
(1).家用器具。《晋书·王述传》:“初, 述 家贫,求试 宛陵 令,颇受赠遗,而修家具,为州司所检,有一千三百条。”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凡为家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种。” 宋 梅尧臣 《江邻几迁居》诗:“闻君迁新居,应比旧居好。復此假布囊,家具何草草。”《恨海》第六回:“﹝ 棣华 ﹞觅了一处房子,置备了一切动用家具。” 巴金 《灭亡》第二章:“这小小的房间底墙壁,以及房中的家具都不见了。”
(2).专指生产工具。 康濯 《买牛记》:“偏偏他们组里姓 李 的老汉,有个倔巴脾气,一见他们要闹,就家具一撂,不干了!”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太阳接近了西边的地平线,男人们和女人们收拾完家具,向中间的大场聚拢起来。”
(3).借指所凭借的手段。《朱子全书》卷十五:“ 居父 问:‘立於礼,犹可用力;诗乐既废,不知今何由兴成之?’曰:‘既无此家具,也只得以义理养其心。’”
(4).谓诗文技艺等的风格、流派、艺术表现手法等。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自风雅骚人之后,占得大家数者不过六七, 苏 李 至 庾信 通作一大家,而 韦苏州 皆兼有之, 陶元亮 则又尽弃众人家具而独作一大家者也。”
(1).指家庭用具。多指衣橱、桌子等大件物品。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 石得富 怕土方子越弄越坏,叫她们问队伍上的同志;问的人上来说:傢具用水冲一冲,手洗干净,拿新棉花蘸着鸡蛋青子擦净伤处。”
(2).指武器。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一个背盒子枪和卡宾枪两件子傢具的警卫员上来了。” ——《漢語大詞典》
(2).专指生产工具。 康濯 《买牛记》:“偏偏他们组里姓 李 的老汉,有个倔巴脾气,一见他们要闹,就家具一撂,不干了!”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太阳接近了西边的地平线,男人们和女人们收拾完家具,向中间的大场聚拢起来。”
(3).借指所凭借的手段。《朱子全书》卷十五:“ 居父 问:‘立於礼,犹可用力;诗乐既废,不知今何由兴成之?’曰:‘既无此家具,也只得以义理养其心。’”
(4).谓诗文技艺等的风格、流派、艺术表现手法等。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自风雅骚人之后,占得大家数者不过六七, 苏 李 至 庾信 通作一大家,而 韦苏州 皆兼有之, 陶元亮 则又尽弃众人家具而独作一大家者也。”
(1).指家庭用具。多指衣橱、桌子等大件物品。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 石得富 怕土方子越弄越坏,叫她们问队伍上的同志;问的人上来说:傢具用水冲一冲,手洗干净,拿新棉花蘸着鸡蛋青子擦净伤处。”
(2).指武器。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一个背盒子枪和卡宾枪两件子傢具的警卫员上来了。” ——《漢語大詞典》
红牙(紅牙)hóng yá
(1).檀木的别称。檀木色红质坚,故名。 唐 白居易 《中和日谢恩赐尺状》:“况以红牙为尺,白银为寸;美而有度,焕以相宣。” 唐 皮日休 《二游诗·徐诗》:“轴閒翠鈿剥,籤古红牙折。”《宋史·世家传三·吴越钱俶》:“ 俶 贡白金五万两、钱万万、绢十万匹,綾二万匹、绵十万……红牙乐器二十二事。”《辽史·太宗纪三》:“ 唐 遣使遗红牙笙。”
(2).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用以调节乐曲的节拍。 宋 司马光 《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福宫诸官赴王尹赏菊之会》:“红牙板急絃声咽,白玉舟横酒量宽。”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游春即景》曲之一:“蔌絳纱,按红牙,金鞍半攲玉面马。” 明 王世贞 《同省中诸君过徐丈》诗:“紫玉行杯弹《出塞》,红牙催拍按《梁州》。” 清 洪升 《长生殿·制谱》:“听宫鶯数声,恰好应红牙。” ——《漢語大詞典》
(2).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用以调节乐曲的节拍。 宋 司马光 《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福宫诸官赴王尹赏菊之会》:“红牙板急絃声咽,白玉舟横酒量宽。”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游春即景》曲之一:“蔌絳纱,按红牙,金鞍半攲玉面马。” 明 王世贞 《同省中诸君过徐丈》诗:“紫玉行杯弹《出塞》,红牙催拍按《梁州》。” 清 洪升 《长生殿·制谱》:“听宫鶯数声,恰好应红牙。” ——《漢語大詞典》
管 guǎn《國語辭典》
管 [ guǎn ]
名- 乐器名。以竹制成,上有六孔,可吹气发声。《说文解字·竹部》:「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管乐器的通称。《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文选·陆机·文赋》:「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
- 中空的圆柱形物体。如:「水管」、「灯管」、「橡皮管」。
- 借指笔。南朝梁·刘孝标〈答刘之遴借类苑书〉:「搦管联册,纂兹奇英。」
- 钥匙。《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北史·卷三三·李灵传》:「元等入城,收管籥。」
-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管仲。
- 主持、办理。如:「管理」、「管辖」。《史记·卷八七·李斯传》:「管事二十余年。」
- 约束、教导。如:「管教」、「看管」。《红楼梦·第五九回》:「干的我管不得,你是我肚里掉出来的,难道也不敢管你不成?」
- 理会、顾虑。如:「别管他,我们先走。」《红楼梦·第五九回》:「姑娘你不知道,别管我们闲事。」
- 关系、干涉。《红楼梦·第二○回》:「去不去,管我什么事?」
- 担任、负责。如:「我管招呼,你管收礼。」
- 负责供给。如:「管吃管住」。
- 保证、铁定。如:「包管你会满意。」《西游记·第一一回》:「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关。」
- 将、把,与「叫」合用。如:「我管祖母叫奶奶。」、「大家都管他叫大哥。」
大妇(大婦)dà fù
(1).长子之妻。《玉台新咏·古乐府〈相逢狭路间〉》:“大妇织綺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作,挟瑟上高堂。” 宋 陈造 《田家谣》:“倏凉骤暖茧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 清 蒋士铨 《空谷香·虎穷》:“难道大儿子的媳妇算不得大妇么?”
(2).旧称正妻为大妇,妾为小妇。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世有 紫姑神 ,古来相传,是人妾,为大妇所嫉。” 清 蒋士铨 《空谷香·虎穷》:“夫人就是大妇,大妇就是夫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 爱姑 ﹞终復归 竇 ,而大妇甚妒,虐遇之。” ——《漢語大詞典》
(2).旧称正妻为大妇,妾为小妇。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世有 紫姑神 ,古来相传,是人妾,为大妇所嫉。” 清 蒋士铨 《空谷香·虎穷》:“夫人就是大妇,大妇就是夫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 爱姑 ﹞终復归 竇 ,而大妇甚妒,虐遇之。” ——《漢語大詞典》
妆奁(妝奩,妝匳)zhuāng lián
(1).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等物。 北周 庾信 《镜赋》:“暂设粧奩,还抽镜屉。”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幃幙帘榻,焕然夺目;粧奩衾枕,亦皆侈丽。”
(2).嫁妆。《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吕布 ﹞连夜具办粧奩,收拾宝马香车,令 宋宪 、 魏续 一同 韩胤 送女前去。”《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家是孤儿寡妇,没甚大粧奩嫁送,不过随常粗布衣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嫁娶礼仪》:“既定婚期,前一日,女家赠粧奩嫁貲视其家之贫富,新壻乘骑往谢。”
亦作“ 妆匳 ”。
(1).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北周 庾信 《镜赋》:“暂设妆奩,还抽镜屉。” 唐 刘禹锡 《泰娘歌》:“妆奩虫网厚如茧,博山鑪侧倾寒灰。” 宋 徐照 《清平乐》词:“贪教玉笼鸚鵡,杨花飞满妆奩。”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寳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夫人妆匳衣服在此。”《红楼梦》第四二回:“﹝ 黛玉 ﹞忙开了 李紈 的妆奩,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
(2).指嫁妆。《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吕布 ﹞连夜具办妆奩,收拾寳马香车,令 宋宪 魏续 一同 韩胤 送女前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匳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何香凝 《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我为了玉成他出国求学的志愿,变卖了我娘家给我陪嫁的所有妆奁饰物。” ——《漢語大詞典》
(2).嫁妆。《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吕布 ﹞连夜具办粧奩,收拾宝马香车,令 宋宪 、 魏续 一同 韩胤 送女前去。”《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家是孤儿寡妇,没甚大粧奩嫁送,不过随常粗布衣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嫁娶礼仪》:“既定婚期,前一日,女家赠粧奩嫁貲视其家之贫富,新壻乘骑往谢。”
亦作“ 妆匳 ”。
(1).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北周 庾信 《镜赋》:“暂设妆奩,还抽镜屉。” 唐 刘禹锡 《泰娘歌》:“妆奩虫网厚如茧,博山鑪侧倾寒灰。” 宋 徐照 《清平乐》词:“贪教玉笼鸚鵡,杨花飞满妆奩。”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寳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夫人妆匳衣服在此。”《红楼梦》第四二回:“﹝ 黛玉 ﹞忙开了 李紈 的妆奩,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
(2).指嫁妆。《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吕布 ﹞连夜具办妆奩,收拾寳马香车,令 宋宪 魏续 一同 韩胤 送女前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匳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何香凝 《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我为了玉成他出国求学的志愿,变卖了我娘家给我陪嫁的所有妆奁饰物。” ——《漢語大詞典》
碧玉 bì yù
(1).矿物名。含铁的石英石,呈红色、褐色或绿色。可作装饰品。也称碧石。《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三百里曰 维龙之山 ,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 晋 王嘉 《拾遗记·瀛洲》:“刻碧玉为倒龙之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 梅圣俞 以为碧玉。” 田汉 《南归》:“﹝湖水﹞緑得像碧玉似的。”
(2).人名。 南朝 宋 汝南王 妾。 北周 庾信 《结客少年场行》:“定知 刘碧玉 ,偷嫁 汝南王 。”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 碧玉 小家女,来嫁 汝南王 。”
(3).人名。 唐 乔知之 妾。一名 窈娘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补闕 乔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艳能歌舞,有文华。 知之 时幸,为之不婚。伪 魏王 武承嗣 暂借教姬人梳粧,纳之,更不放还 知之 。 知之 乃作《緑珠怨》以寄之…… 碧玉 读诗,饮泪不食三日,投井而死。”《剪灯新话·翠翠传》:“ 緑珠 碧玉 心中事,今日谁知也到儂!”
(4).借指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小家女。 唐 白居易 《南园试小乐》诗:“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 清 赵翼 《垂杨》诗:“红綃枉自思公子,碧玉仍怜嫁小家。”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碧玉瓜年之及,季兰苹涧之时。”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六幺令》调情娟倩,如髫年碧玉,凝睇含顰,读之令人悵惘。”
(5).比喻澄净、青绿色的自然景物。 唐 柳宗元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 破额山 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宋 秦观 《陈承事挽词》:“铭旌暮暗黄梅雨,乡路秋横碧玉天。” 清 徐绪 《新竹》诗:“森森碧玉已成行,一雨长梢尽过墙。” 清 陈维嵩 《满路花·荷珠》词:“红綃水面粧,碧玉波间柄。”
(6).乐曲名。 唐 韩湘 《言志》诗:“琴弹《碧玉》调,鑪炼白硃砂。” 宋 苏轼 《牡介熙熙堂》诗:“白砂《碧玉》味方永,黄纸红旗心已灰。” ——《漢語大詞典》
(2).人名。 南朝 宋 汝南王 妾。 北周 庾信 《结客少年场行》:“定知 刘碧玉 ,偷嫁 汝南王 。”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 碧玉 小家女,来嫁 汝南王 。”
(3).人名。 唐 乔知之 妾。一名 窈娘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补闕 乔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艳能歌舞,有文华。 知之 时幸,为之不婚。伪 魏王 武承嗣 暂借教姬人梳粧,纳之,更不放还 知之 。 知之 乃作《緑珠怨》以寄之…… 碧玉 读诗,饮泪不食三日,投井而死。”《剪灯新话·翠翠传》:“ 緑珠 碧玉 心中事,今日谁知也到儂!”
(4).借指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小家女。 唐 白居易 《南园试小乐》诗:“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 清 赵翼 《垂杨》诗:“红綃枉自思公子,碧玉仍怜嫁小家。”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碧玉瓜年之及,季兰苹涧之时。”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六幺令》调情娟倩,如髫年碧玉,凝睇含顰,读之令人悵惘。”
(5).比喻澄净、青绿色的自然景物。 唐 柳宗元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 破额山 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宋 秦观 《陈承事挽词》:“铭旌暮暗黄梅雨,乡路秋横碧玉天。” 清 徐绪 《新竹》诗:“森森碧玉已成行,一雨长梢尽过墙。” 清 陈维嵩 《满路花·荷珠》词:“红綃水面粧,碧玉波间柄。”
(6).乐曲名。 唐 韩湘 《言志》诗:“琴弹《碧玉》调,鑪炼白硃砂。” 宋 苏轼 《牡介熙熙堂》诗:“白砂《碧玉》味方永,黄纸红旗心已灰。” ——《漢語大詞典》
梳 shū《國語辭典》
梳 [ shū ]
名- 整理頭髮的用具。如:「木梳」、「骨梳」。《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梳。」
- 用梳子整理頭髮。《文選·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飢不及餐。」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風流薄梳洗,時世寬妝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