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冬至 dōng zhì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逸周书·时训》:“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吕氏春秋·有始》:“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冬至之日,一阳自地而升。” ——《漢語大詞典》
阳生(陽生)yáng shēng
(1).即冬至。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雪下收 新息 ,阳生过 京 索 。”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阳生谓冬至。”参见“ 冬至 ”。
(2).指 杨朱 。《吕氏春秋·不二》:“ 陈駢 贵齐, 阳生 贵己。” 高诱 注:“ 孟子 曰:‘ 阳子 拔体一毛以利天下弗为也。’” 毕沅 辑校:“ 李善 注《文选》 谢灵运 《述祖德诗》引作 杨朱 。阳、杨,古多通用。” ——《漢語大詞典》
(2).指 杨朱 。《吕氏春秋·不二》:“ 陈駢 贵齐, 阳生 贵己。” 高诱 注:“ 孟子 曰:‘ 阳子 拔体一毛以利天下弗为也。’” 毕沅 辑校:“ 李善 注《文选》 谢灵运 《述祖德诗》引作 杨朱 。阳、杨,古多通用。” ——《漢語大詞典》
忙 máng《國語辭典》
忙 [ máng ]
形- 事情繁多,没有空闲。如:「繁忙」、「工作忙」。
- 急迫、慌张。如:「匆忙」、「不慌不忙」、「手忙脚乱」。
- 赶紧。《儒林外史·第三回》:「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邻居各自散了。」
- 做,急迫不停的做。如:「最近你都忙些什么?」《老残游记·第五回》:「见老董事也忙完,就缓缓的走出,找著老董闲话。」
- 姓。如明代有忙义。
下手 xià shǒu
(1).亦作“ 下首 ”。习惯上称右边的位置为下手。《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两个下得岭来,尚有一里多路,见一所林子里走出两个人来,上手的是 陈乾娘 ,下手的是 王婆 。”《红楼梦》第四十回:“ 贾母 等进来坐下……﹝ 黛玉 ﹞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 王夫人 坐了。”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三:“坐在下手的 兔二爷 老不安地动着,总觉得屁股摆得不合式。”
(2).知识、技能低下的人。 清 恽敬 《与李爱堂书》:“今 敬 表 春麓 先生,自谓举一羽而知凤,覩一毛而知麟,世间下手,存买菜之见者,仁弟必能斥其不然,所可虑者,指为忌讳耳。”
(3).指拙劣的技艺。 许杰 《谈讽刺》:“讽刺需……天衣无缝,运用自如,一近勉强,便成下手。”
(4).助手。 巴金 《谈〈憇园〉》:“没有配角或‘下手’,主角的好些看家本领都使不出来。” 茹志鹃 《百合花》:“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动手;着手。《汉武故事》:“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絶矣。”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一:“ 玉皇 欲著红龙衮,亲唤 金妃 下手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那时必起兵来杀我们,我们不先下手,更待何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五:“她想挽回这个局面,当时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漢語大詞典》
(2).知识、技能低下的人。 清 恽敬 《与李爱堂书》:“今 敬 表 春麓 先生,自谓举一羽而知凤,覩一毛而知麟,世间下手,存买菜之见者,仁弟必能斥其不然,所可虑者,指为忌讳耳。”
(3).指拙劣的技艺。 许杰 《谈讽刺》:“讽刺需……天衣无缝,运用自如,一近勉强,便成下手。”
(4).助手。 巴金 《谈〈憇园〉》:“没有配角或‘下手’,主角的好些看家本领都使不出来。” 茹志鹃 《百合花》:“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动手;着手。《汉武故事》:“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絶矣。”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一:“ 玉皇 欲著红龙衮,亲唤 金妃 下手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那时必起兵来杀我们,我们不先下手,更待何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五:“她想挽回这个局面,当时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漢語大詞典》
采取(採取)cǎi qǔ
(1).搜集选取;采用。《汉书·刘向传》:“故採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2).采伐;采摘;开采。《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採取。”《水浒传》第九八回:“ 叶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邨人採取之。”
(1).采集;收取。《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於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 燕南 、 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2).择取;选用。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顾炎武 《桃叶歌》:“ 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 ——《漢語大詞典》
(2).采伐;采摘;开采。《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採取。”《水浒传》第九八回:“ 叶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邨人採取之。”
(1).采集;收取。《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於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 燕南 、 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2).择取;选用。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顾炎武 《桃叶歌》:“ 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 ——《漢語大詞典》
也须(也須)yě xū
也应该,也应当。《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明日且到了人家,我慢慢央人与你爹娘説通,他也须怪我不得。”《水浒传》第二四回:“我倒不曾见日头在半天里,便把着丧门关了,也须吃别人道我家怎地禁鬼!” ——《漢語大詞典》
斟酌 zhēn zhuó
(1).倒酒;注酒。《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慈 乃为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唐 夷陵女郎 《空馆夜歌》:“緑樽翠杓,为君斟酌。”
(2).指饮酒。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3).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 、 禕 、 允 之任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4).犹思忖;思量。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清 余京 《中秋月蚀》诗:“ 广寒 宫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
(5).品评欣赏。 宋 向子諲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6).执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宋 曾巩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
(7).安排;摆布。《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 ——《漢語大詞典》
(2).指饮酒。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3).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 、 禕 、 允 之任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4).犹思忖;思量。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清 余京 《中秋月蚀》诗:“ 广寒 宫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
(5).品评欣赏。 宋 向子諲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6).执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宋 曾巩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
(7).安排;摆布。《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