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独不见唐时将军魏氏雄,铁马气无青海戎。

张以宁明代〕《题赵子昂书杜少陵魏将军歌赠钱雪界万户

独不见唐时将军魏氏雄,铁马气无青海戎。
杜陵老子歌都护,临江节士趋下风。
我朝钱侯岱岳秀,英略与古将军同。
投壶白日刺桐静,传箭清霜篁竹空。
谁书此歌为侯赠,文章阁老吴兴公。
侯昔受诏出阊阖,黄金虎符白雪骢。
苕溪之上见舅氏,三珠耀日光瞳瞳。
公时挥洒神与力,此诗此笔绝代工。
廿年风云万变化,贯月夜夜横长虹。
公骑骐驎箕尾上,侯射猛虎南山中。
我为侯歌愧才薄,展卷况有杜陵翁。
楼船去冬下濑水,白气宵缠牛斗宫。
丈八蛇矛石二弓,曾血鲸鲵涨海红。
钱侯钱侯莫袖手,侯家带砺今元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独不见将军魏氏铁马青海

独不见(獨不見)dú bú jiàn
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独不见》 宋 郭茂倩 题解:“《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漢語大詞典》
唐 táng《國語辭典》

唐 [ táng ]

  1. 朝代名:➊ ​ 传说中帝尧的时代。➋ ​ 参见「唐朝 」条。➌ ​ 参见「[[后唐]]」条。➍ ​ 参见「[[南唐]]」条。
  2. 中国的别称。如:「唐装」、「唐人街」。
  3. 庭院中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4. 姓。如明代有唐顺之。
  1. 广大。《文选·枚乘·七发》:「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2. 参见「[[荒唐]]」条。
  3. 参见「唐突 」条。
  1. 虚、空。如:「功不唐捐」。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将军(將軍)jiāng jūn
(1).官名。《墨子·非攻中》:“昔者 晋 有六将军。” 孙诒让 间诂:“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 春秋 时通称军将为将军。”
(2). 战国 时始为武将名。 汉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 魏 晋 南北朝 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龙骧将军等,多为临时设置而有实权;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 唐 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 宋 、 元 、 明 多以将军为武散官。 明 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 宋 、 元 、 明 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 清 代的将军有三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 满 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如 江宁 、 广州 、 成都 等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 黑龙江 、 吉林 、 伊犁 ),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 太平天囯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3).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之尊称。《史记·项羽本纪》:“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 ,将军战 河 北,臣战 河 南。”《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4).象棋术语。又称“照将”,简称“将”。亦用以比喻给人出难题。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看,这个整改又要来一个鸣放高潮。把大字报一贴,你为什么不改?将一军。这个将军很有作用。”
(5).中药石硫黄,大黄的别名。分别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部、草部。
(6).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魏氏 wèi shì
传说中的古代善射者, 羿 的四传弟子。《文选·曹植〈七启〉》:“乃使 任子 垂钓, 魏氏 发机。” 吕向 注:“ 魏氏 ,善射者。”  ——《漢語大詞典》
雄 xióng《國語辭典》

雄 [ xióng ]

  1. 公鸟。唐·杜甫〈义鹘行〉:「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
  2. 勇敢杰出的人或强大的国家。如:「战国七雄」、「一代枭雄」。《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
  3. 胜利。《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1. 阳性的或指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如:「雄鸭」、「雄鸡」。《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2. 超群的、杰出的。《三国志·卷二二·魏书·陈矫传》:「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
  3. 威武有力。如:「雄壮」。唐·刘禹锡〈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行色旌旗动,军声鼓角雄。」
铁马(鐵馬)tiě mǎ
(1).配有铁甲的战马。有时亦指雄师劲旅。《文选·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羣,朱旗万里。” 李善 注:“铁马,铁甲之马。” 宋 陆游 《书愤》诗:“楼船夜雪 瓜州渡 ,铁马秋风 大散关 。” 明 无心子 《金雀记·饯别》:“金戈和铁马,壮儒绅,竚看弘施立大勋。”
(2).檐铃。悬于檐间的铃,风吹发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莫不是铁马儿簷前骤风。”《红楼梦》第八七回:“一会儿,簷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噹噹的乱敲起来。”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簷前悬铁马,始於 隋煬帝 。《南部烟花记》云:‘临池观竹,既枯, 隋 后每思其响,夜不能寐。 煬帝 为作薄玉龙数十枚,以缕线悬于簷外,夜中因风相击,听之与竹无异。民间效之,不敢用龙,以竹骏代,今俗则以烧料谓之铁马。以如马被甲作战斗形,且有声也。’”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门前底海潮音,后园底蟋蟀声,加上檐牙底铁马和树上底夜啼鸟,这几种声音直像强盗一样。”  ——《漢語大詞典》
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1.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青海 qīng hǎi
(1).湖名。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名 鲜水 、 西海 ,又名 卑禾羌海 。 北魏 时始名 青海 。《北史·吐谷浑传》:“ 青海 周围千餘里,海内有小山。” 唐 杜甫 《兵车行》:“君不见, 青海 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宋 杨忆 《汉武》诗:“力通 青海 求龙种,死讳 文成 食马肝。”
(2).喻边远荒漠之地。 清 吴兆骞 《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吴中诸故人》诗:“名列丹书难指罪,身投 青海 已无家。”
(3).东方之海。也借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淮南子·墬形训》:“青泉之埃,上为青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於青海。” 高诱 注:“东方之海。” 元 乃贤 《京城杂言》诗之三:“ 丘公 神仙流,学道青海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君止此。妾与妹有青海之约,又为君逗留一晌,久劳盼注矣。”
(4).碧绿的海洋。 唐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还挂一帆青海上,更开三逕碧莲中。”  ——《漢語大詞典》
戎 róng《國語辭典》

戎 [ róng ]

  1. 兵器。《礼记·月令》:「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汉·郑玄·注:「五戎谓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
  2. 兵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唐·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其大小之戎,号令之用,则听于节度使焉。」
  3. 兵士。《易经·同人卦·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国语·吴语》:「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4. 军旅。如:「投笔从戎」。唐·皮日休〈白门表〉:「监戎者以闻。上赫然大怒,命大将职正其罪。」
  5. 战争。《书经·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新唐书·卷一二二·魏元忠传》:「是知大将临戎,以智为本。」
  6. 泛指西方的少数民族。《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7. 姓。如汉代有戎赐。
  1. 大。《诗经·周颂·烈文》:「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汉·毛亨·传:「戎,大。」
  1. 你、汝。《诗经·大雅·民劳》:「戎虽小子,而式弘大。」汉·郑玄·笺:「戎,犹女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