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轻舟(輕舟)qīng zhōu
(1).轻快的小船。《国语·越语下》:“﹝ 范蠡 ﹞遂乘轻舟以浮於 五湖 ,莫知其所终极。”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轻舟载着一对新人在这神秘的绿阴底下经过。”
(2).指浮桥。 唐 李商隐 《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左右名山穷达目,东西大道锁轻舟。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 蒲津 作胜游。” 冯浩 笺注:“《唐六典》:‘造舟为梁, 河 三, 洛 一。 蒲津 浮梁, 河 之一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浮桥。 唐 李商隐 《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左右名山穷达目,东西大道锁轻舟。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 蒲津 作胜游。” 冯浩 笺注:“《唐六典》:‘造舟为梁, 河 三, 洛 一。 蒲津 浮梁, 河 之一也。’” ——《漢語大詞典》
溯 sù《國語辭典》
溯 [ sù ]
动- 逆流而上。《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二》:「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晋将毛武生救魏兴,遣前锋督护赵福、将军袁虞等将水军一万,溯江而上。」
- 往上或往前推求、回想。如:「推本溯源」、「不溯既往」、「追溯往事」。
河流 hé liú
(1).指 黄河 水流。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 河 流遄疾,道阻且长。”《清史稿·河渠志一》:“自 河 流改道, 直隶 隄工应并归河督管辖。”
(2).今泛指地球表面天然水流。 碧野 《天山景物记》:“然后沿途再汇入涧流和溪流,就形成河流奔腾出 天山 。” 柯岩 《快活的小诗·做客来》:“红旗红灯大高楼,绿树绿草小河流。” ——《漢語大詞典》
(2).今泛指地球表面天然水流。 碧野 《天山景物记》:“然后沿途再汇入涧流和溪流,就形成河流奔腾出 天山 。” 柯岩 《快活的小诗·做客来》:“红旗红灯大高楼,绿树绿草小河流。” ——《漢語大詞典》
信宿 xìn sù
(1).连宿两夜。《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復,於女信宿。” 毛 传:“再宿曰信;宿,犹处也。”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品茶》:“余尝再游 武夷 ,信宿 天游观 中,每与 静参 羽士夜谈茶事。”参见“ 信次 ”。
(2).谓两三日。《后汉书·蔡邕传论》:“ 董卓 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 李贤 注:“谓三日之间,位歷三臺也。”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唐 萧颖士 《舟中遇陆棣兄西归》诗:“信宿千里餘,佳期曷由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近日制命有信宿輒改,适行遽止,而欲风雨以信,其可得乎!” ——《漢語大詞典》
(2).谓两三日。《后汉书·蔡邕传论》:“ 董卓 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 李贤 注:“谓三日之间,位歷三臺也。”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唐 萧颖士 《舟中遇陆棣兄西归》诗:“信宿千里餘,佳期曷由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近日制命有信宿輒改,适行遽止,而欲风雨以信,其可得乎!” ——《漢語大詞典》
忘 wàng《國語辭典》
忘 [ wàng ]
语音 动- 不记得。如:「勿忘我」、「后事不忘前事之师」、「乐而忘返」、「废寝忘食」、「得意忘形」。
- 遗失、丧失。《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唐·颜师古·注:「忘,亡也。吴王杀之,被以恶名,失其善称号。」《文选·陆机·叹逝赋》:「乐隤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唐·李善·注:「忘,失也。」
- 遗弃、舍弃。《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忘 [ wáng ]
读音- (一)之读音。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形-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形-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暇 xiá《國語辭典》
暇 [ xiá ]
名- 空闲。如:「闲暇」、「应接不暇」、「自顾不暇」。《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唐·韩愈〈与于襄阳书〉:「虽遇其人,未暇礼耶。」
- 从容、悠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谢便起舞,神意甚暇。」
暇 [ xià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