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江上 jiāng shàng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沈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漢語大詞典》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漢語大詞典》
村墟 cūn xū
村庄。亦指乡村集市。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寒园星散居,摇落小村墟。”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 宋 陆游 《水乡泛舟》诗:“隔林犬吠村墟近,掠面风来酒力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钩吻》:“野葛,生 桂州 以南,村墟閭巷皆有。”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动-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 (一)之又音。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远黛(遠黛)yuǎn dài
喻指女子之眉。《再生缘》第三八回:“两弯远黛重重锁,九曲回肠寸寸伤。”参见“ 远山黛 ”。 ——《漢語大詞典》
蛾眉 é méi
(1).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南朝 梁 何逊 《咏舞》:“逐唱迴纤手,听曲转蛾眉。” 宋 叶梦得 《虞美人》词:“慇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几年羞把蛾眉扫,何期再咏《桃夭》,脸波红羞容未销,回头自掩生綃。”《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謡諑谓余以善淫。”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紈。”
(3).美女的代称。 南朝 梁 高爽 《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幃翠幙,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孙枝蔚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跡,何处蛾眉有怨词?”
(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綺窗。” 唐 窦弘余 《广谪仙怨》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对月》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5).喻指远山。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会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
(6).指飞蛾。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謡諑谓余以善淫。”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紈。”
(3).美女的代称。 南朝 梁 高爽 《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幃翠幙,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孙枝蔚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跡,何处蛾眉有怨词?”
(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綺窗。” 唐 窦弘余 《广谪仙怨》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对月》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5).喻指远山。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会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
(6).指飞蛾。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 ——《漢語大詞典》
湿 ( 濕 ) shī
湿 [ shī ]
-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度。潮~。~润。~热。~漉漉。
- 中医学名词:~气。~邪。~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