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城周回三百雉,紫微阁对吴山起。

贝琼元代〕《凤皇山歌

大城周回三百雉,紫微阁对吴山起。天目西来为凤皇,苍然不过钱唐水。

玉辇金舆北去赊,行人折尽上阳花。杜鹃夜叫葛洪井,燕子春归苏小家。

燕归不识更新主,王气凄凉作风雨。城南杨柳郁金黄,一束纤腰为谁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大城周回三百紫微吴山

大城 dài chéng
(1).大都,大的城池。《左传·文公十五年》:“凡胜国曰灭之,获大城焉曰入之。” 杜预 注:“得大都而不有。”
(2).外城。《周书·文帝纪下》:“ 青雀 据 长安 子城……以拒还师。 长安 大城民皆相率拒 青雀 ,每日接战。”《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比至,子城已洞开,惟牙城拒守” 元 胡三省 注:“凡大城谓之罗城,小城谓之子城。又有第三重城,以卫节度使居宅,谓之牙城。”  ——《漢語大詞典》
周回(週迴,週廻)zhōu huí
亦作“ 周迴 ”。
(1).周围。《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帝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唐 李咸用 《春日题陈正字林亭》诗:“周迴胜异似仙乡,稍减愁人日月长。”《水浒传》第一○八回:“须臾雾起,把西京一座城池周回都遮漫了。”
(2).环绕;回环。《魏书·艺术传·张渊》:“园苑周回以曲列,仓廪区别而殊形。”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园亭楼阁﹞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3).循环;反复。《文选·卢谌〈赠刘琨诗〉》:“天地盈虚,寒暑周迴。” 李善 注:“言物极必反也。”《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王玄謨 书报 义宣 曰:‘环念周回,始悟知己之为难也。’” 许杰 《关于〈明日的文学〉的回忆》:“书卖出去了,收回成本,再来印书,这样展转周回……反复无穷。”
亦作“ 週回 ”。周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又种薤十根,令週迴瓮,居瓜子外。”《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越客》:“及晓,则大发人徒,求骸骨於山野间,週迴远近,曾无踪跡。”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寺宇週廻,贼军间列稍寧贴。”《元典章·圣政二·赈饥贫》:“ 大都 週回百里,其餘禁断去处,并山场河泊,依旧例并行开禁,听从民便採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週迴花木,栽植得整整齐齐。”  ——《漢語大詞典》
三百 sān bǎi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漢語大詞典》
雉 zhì《國語辭典》

雉 [ zhì ]

  1.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雄雉尾长,羽毛鲜艳美丽,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雌鸟尾稍短,毛灰褐色。俗称为「野鸡」。
  2. 量词。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者也。」
紫微 zǐ wēi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 紫微垣 ”。
(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 张载 注:“ 紫微 ,至尊宫,斥京师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 。”
(3).亦作“ 紫薇 ”。 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 ,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漢語大詞典》
阁 ( 閣 ) gé
阁 [ gé ]
  1.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滕王~。~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
  2. 特指女子的卧房:闺~。出~(出嫁)。
  3. 小木头房子:~子。~楼。
  4.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简称“阁”)。组~。入~。
  5. 古同“”,停止。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12. 平分,一半:~开。
  13. 搀和(多指液体):~水。
  14. 量词,双:一~鹦鹉。
吴山 wú shān
(1).山名。在今 陕西 陇县 西南。参见“ 吴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称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 ( 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3).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孙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 清 陈维嵩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4).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 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 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5).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 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见“ 吴坂 ”。  ——《漢語大詞典》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