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形-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全部、整个。如:「周身」。
- 朝代名:➊ 参见「周朝 」条。➋ 参见「[[北周]]」条。➌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参见「[[后周]]」条。
-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变 ( 變 ) biàn
变 [ biàn ]
-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
-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
- 使改变:~废为宝。
-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 变卖:~产。
- 变通:通权达~。
-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
- 指变文:目连~。
- 姓。
至仁 zhì rén
(1).最大的仁德。《庄子·天运》:“曰:‘谓问至仁?’ 庄子 曰:‘至仁无亲。’”《孔子家语·屈节解》:“躬敦厚,明亲亲,尚篤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2).指最有仁德的人。《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最有仁德的人。《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語大詞典》
符 fú《國語辭典》
符 [ fú ]
名- 古代用为凭信的器物,刻字在竹、木、金、玉、铜之上,剖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以为征信。如:「虎符」。《史记·卷八·高祖纪》:「乃论功,与诸列侯剖符行封。」
- 文件、凭证。北齐·颜之推《冤魂志·徐铁臼》:「我母诉怨于天,今得天曹符,来取铁杵。」
- 祥瑞的征兆。《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等纪·赞曰》:「抑没祥符,登显时德。」
- 标记、记号。如:「音符」、「符号」。
- 一种道士用来避邪、驱使鬼神的神秘文字。如:「符咒」。《抱朴子·内篇·登陟》:「带升山符,出门作周身三五法。」
- 姓。如唐代有符令奇。
- 相合、吻合。如:「符合」、「名实相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积载(積載)jī zǎi
多年。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虽未见数十岁不食者,然人絶穀不过十许日皆死,而此等已积载而自若,亦何疑於不可大久乎”《陈书·废帝纪》:“帝仁弱无人君之器, 世祖 每虑不堪继业,既居冢嫡,废立事重,是以依违积载。” ——《漢語大詞典》
滂流 pāng liú
(1).涌流。《汉书·宣帝纪》:“詔曰:‘乃者凤皇甘露降集,黄龙登兴,醴泉滂流,枯槁荣茂,神光并见,咸受禎祥。’”《太平广记》卷三二五引《述异记》:“有顷,化为雄鸡,飞集别牀。 季随 斫之,应手有声,形即灭,地血滂流。”《北齐书·文宣帝纪》:“王摶风初举,建旟上地,庇民立政,时雨滂流。”
(2).广泛流布。《艺文类聚》卷十二引 汉 苏顺 《和帝诔》:“洪泽滂流,茂化沾溥。”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郊禅》:“陛下功则高矣,而人未怀德;德虽厚矣,而泽未滂流。”《明史·循吏传·曾泉》:“若使海内得 泉 等数十人分治郡邑,可使朝廷恩泽滂流,物咸得所。”
(3).汹涌的水流。 唐 沈亚之 《淮南都梁山仓记》:“今待汝访山求材然后用,何异乎柘杓滂流之语耶!” ——《漢語大詞典》
(2).广泛流布。《艺文类聚》卷十二引 汉 苏顺 《和帝诔》:“洪泽滂流,茂化沾溥。”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郊禅》:“陛下功则高矣,而人未怀德;德虽厚矣,而泽未滂流。”《明史·循吏传·曾泉》:“若使海内得 泉 等数十人分治郡邑,可使朝廷恩泽滂流,物咸得所。”
(3).汹涌的水流。 唐 沈亚之 《淮南都梁山仓记》:“今待汝访山求材然后用,何异乎柘杓滂流之语耶!” ——《漢語大詞典》
睿渥 ruì wò
指皇帝的恩泽。 唐 权德舆 《为郑相公让中书侍郎平章事表》:“岂谓特延睿渥,参列庙谋;以瓶筲之资,当柱石之重。” 唐 权德舆 《赠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之一:“外馆嬪仪贵,中参睿渥深。” ——《漢語大詞典》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 姓。如汉代有若章。
-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春霖 chūn lín
连绵的春雨。 唐 薛能 《雨后早发永宁》诗:“春霖朝罢客西东,雨足泥声路未通。” 前蜀 贯休 《春晚闲居寄陈嵩伯》诗:“春霖闭门久,春色聚庭木。” 元 周霆震 《二月十六日晚青兵逼城红不战而溃暂匿近壕小屋多走横溪》诗:“孤藩酣春霖,战舰一时集。” 闻一多 《死水·泪雨》:“那原是舒生解冻的春霖,却也兆征了生命的哀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