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沧浪高尚志,因人命笔生词锋。
诏守江西新定郡,二年抚俗谁相问。
白浪青山绕郡城,卧理烟霞称嘉遯。
帝乡迢迢天一涯,子牟恋阙人不知。
慷慨情怀何企慕,宋璟政事杜牧诗。
六县万家人辑睦,鱼鹽利人茶货足。
公家事简案牍稀,芳草疏篱映空狱。
杨柳湖边观钓鱼,芙蓉池上静看书。
优游天爵浩然性,贵如三入承明庐。
靖节先生来访我,欣然延入皇堂从。
斂襟欲坐先发言,捧出尺书双袖间。
七轴好词同跪授,儒雅礼丰情意厚。
主人识鉴非延陵,金石何烦荣固陋。
且置琼瑶未暇看,高谈如绮有余欢。
黄鹂百啭天欲暮,客去斜阳已半轩。
焚香道院无人到,风花拂几收真诰。
却取文编一一看,南朝体制多渊奥。
两轴七字五字诗,珠贯累累乐府词。
古於禅月画罗汉,丽於范蠡进西施。
议论精微穷理窟,赋咏升高能体物。
一篇序送周子通,飘飘思若翻冥鸿。
自有沧浪高尚志,因人命笔生词锋。
尝闻水国清辉殿,曾事吴王侍文宴。
田园未膀归去来,严子台边知一县。
古人穷则善一身,达则惠泽如阳春。
一邑生灵如受赐,何须兼济方为贵。
金门吏隐能安身,何必弃官为逸人。
桐庐山水幸堪赏,歌诗酬唱且相亲。
白浪青山绕郡城,卧理烟霞称嘉遯。
帝乡迢迢天一涯,子牟恋阙人不知。
慷慨情怀何企慕,宋璟政事杜牧诗。
六县万家人辑睦,鱼鹽利人茶货足。
公家事简案牍稀,芳草疏篱映空狱。
杨柳湖边观钓鱼,芙蓉池上静看书。
优游天爵浩然性,贵如三入承明庐。
靖节先生来访我,欣然延入皇堂从。
斂襟欲坐先发言,捧出尺书双袖间。
七轴好词同跪授,儒雅礼丰情意厚。
主人识鉴非延陵,金石何烦荣固陋。
且置琼瑶未暇看,高谈如绮有余欢。
黄鹂百啭天欲暮,客去斜阳已半轩。
焚香道院无人到,风花拂几收真诰。
却取文编一一看,南朝体制多渊奥。
两轴七字五字诗,珠贯累累乐府词。
古於禅月画罗汉,丽於范蠡进西施。
议论精微穷理窟,赋咏升高能体物。
一篇序送周子通,飘飘思若翻冥鸿。
自有沧浪高尚志,因人命笔生词锋。
尝闻水国清辉殿,曾事吴王侍文宴。
田园未膀归去来,严子台边知一县。
古人穷则善一身,达则惠泽如阳春。
一邑生灵如受赐,何须兼济方为贵。
金门吏隐能安身,何必弃官为逸人。
桐庐山水幸堪赏,歌诗酬唱且相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沧浪(滄浪)cāng láng
(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漢語大詞典》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漢語大詞典》
高尚 gāo shàng
(1).使保持高洁。《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高亨 注:“下‘事’字,伪《孟子外书文説》篇引作‘志’,必有所据,当从之……意谓: 夷 齐 不为 周 臣,高尚其志,而得凶祸,饿死于 首阳山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二》“夫 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 匡章 盖 齐 之处士,亦是高尚其志者。”
(2).指高洁的节操。《晋书·隐逸传·陶潜》:“ 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羈,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宋 范仲淹 《赠方秀才楷》诗:“高尚继先君,嵓居与俗分。”
(3).指志行高洁的人;隐逸之士。《北史·李先传》:“﹝ 昭徽 ﹞寻师访道,不远千里。遇高尚则倾盖如旧,见庸识虽王公蔑如。”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 善长 挈家草莽,诣军门,俯伏于前,岂隐居高尚者耶?”
(4).崇尚,提倡。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一》:“时五侯羣弟竞为奢侈……然皆通敏人事,好士养贤,倾财施与,以相高尚。”《宋书·五行志二》:“ 王愷 、 羊琇 之畴,盛致声色,穷珍极丽。至 元康 中,夸恣成俗,转相高尚, 石崇 之侈,遂兼 王 何 而儷人主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家室富饶,竞为奢侈。深闲幻术,高尚异能。”
(5).崇高。与“卑鄙”相对而言。 元 胡用和 《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讲景物稀奇,凤城围遶,士民高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这个女人,道德之高尚,品格之清洁,我们男人,是万万不能及的。”
(6).指有意义的、非低劣的。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高尚的娱乐总得有一些。”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生意也并不是什么好高尚的营业,只是做了一个卖瘟猪肉的小食物的贩子罢了。” ——《漢語大詞典》
(2).指高洁的节操。《晋书·隐逸传·陶潜》:“ 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羈,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宋 范仲淹 《赠方秀才楷》诗:“高尚继先君,嵓居与俗分。”
(3).指志行高洁的人;隐逸之士。《北史·李先传》:“﹝ 昭徽 ﹞寻师访道,不远千里。遇高尚则倾盖如旧,见庸识虽王公蔑如。”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 善长 挈家草莽,诣军门,俯伏于前,岂隐居高尚者耶?”
(4).崇尚,提倡。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一》:“时五侯羣弟竞为奢侈……然皆通敏人事,好士养贤,倾财施与,以相高尚。”《宋书·五行志二》:“ 王愷 、 羊琇 之畴,盛致声色,穷珍极丽。至 元康 中,夸恣成俗,转相高尚, 石崇 之侈,遂兼 王 何 而儷人主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家室富饶,竞为奢侈。深闲幻术,高尚异能。”
(5).崇高。与“卑鄙”相对而言。 元 胡用和 《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讲景物稀奇,凤城围遶,士民高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这个女人,道德之高尚,品格之清洁,我们男人,是万万不能及的。”
(6).指有意义的、非低劣的。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高尚的娱乐总得有一些。”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生意也并不是什么好高尚的营业,只是做了一个卖瘟猪肉的小食物的贩子罢了。” ——《漢語大詞典》
志 ( 誌 ) zhì《國語辭典》
志 [ zhì ]
名- 意向、抱负、决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记录事物的书。如:「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 姓。如元代有志能。
- 记载、记录。《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通「志」。
- 牢记。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因 yīn《國語辭典》
因 [ yīn ]
动- 凭借、依据、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 承袭、沿袭。如:「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原由、缘故。如:「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 由于。如:「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
-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命笔(命筆)mìng bǐ
使笔;用笔。谓执笔作诗文或书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明史·李东阳传》:“乃欣然命笔,移时而罢。”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诸姬皆斤斤若是,寧独非余命笔之初意,抑将陷余为薄倖人矣。” 冰心 《晚晴集·悼郭老》:“ 郭老 在国际友人的敦恳围观之下,欣然命笔。” ——《漢語大詞典》
生词 shēng cí
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词 ——《整理自网络》
锋 ( 鋒 ) fēng
锋 [ fēng ]
- 刀剑锐利的部分:刀~。剑~。交~。~利。~芒。~镝(泛指兵器;亦喻战争)。
- 器物的尖锐部分:笔~。针~相对。
- 形容语言的尖锐:话~。谈~。
- 在前面带头的人:先~。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