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维 ( 維 ) wéi
维 [ wéi ]
- 系,连结:~系。~絷。
- 保持:~持。~护。~修。~生素。
- 纲:纲~(总纲,亦指法度)。
- 数学名词,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是“二维”,直线只有“一维”。
- 思考:思~(亦作“思惟”)。
- 以,因为:“~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 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新。~妙~肖。
- 姓。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新学(新學)xīn xué
(1).初学。亦指初学的人。《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乡閭新学,危苦之情,藂细之事,宜以彻於眎听,而蒙省察。”
(2).新倡导的学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新学之鋭,则逐奇而失正。” 宋 苏轼 《〈六一居士集〉叙》:“ 欧阳子 没十有餘年,士始为新学。”
(3).特指 汉 末 王莽 新 朝时的古文经学。 康有为 著有《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二三:“新学者,谓 新莽 之学。时 清 儒诵法 许 郑 者自号曰 汉 学, 有为 以为此 新 代之学,非 汉 代之学,故更其名焉。”
(4).指 北宋 王安石 的经学。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一洗十年新学肠,老生塞口不敢尝。”
(5).指 清 末到“五四”以前由西方传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包括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对传统学术称“旧学”而言。《文明小史》楔子:“你看这几年,新政新学早已闹得沸反盈天,也有办得好的,也有办不好的,也有学得成的,也有学不成的。”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 中国 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 丁玲 《母亲》二:“她到底是三十岁的人了。而且,别人是有着懂新学的丈夫作主的。她哪里能够打比?”
(6).指新式学堂。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这老汉原是个穷念书人,早年在私学堂教‘子曰:学而时习之’糊口,后来到处都办新学,他再找不到这个体面揽工汉的事了。” ——《漢語大詞典》
(2).新倡导的学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新学之鋭,则逐奇而失正。” 宋 苏轼 《〈六一居士集〉叙》:“ 欧阳子 没十有餘年,士始为新学。”
(3).特指 汉 末 王莽 新 朝时的古文经学。 康有为 著有《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二三:“新学者,谓 新莽 之学。时 清 儒诵法 许 郑 者自号曰 汉 学, 有为 以为此 新 代之学,非 汉 代之学,故更其名焉。”
(4).指 北宋 王安石 的经学。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一洗十年新学肠,老生塞口不敢尝。”
(5).指 清 末到“五四”以前由西方传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包括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对传统学术称“旧学”而言。《文明小史》楔子:“你看这几年,新政新学早已闹得沸反盈天,也有办得好的,也有办不好的,也有学得成的,也有学不成的。”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 中国 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 丁玲 《母亲》二:“她到底是三十岁的人了。而且,别人是有着懂新学的丈夫作主的。她哪里能够打比?”
(6).指新式学堂。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这老汉原是个穷念书人,早年在私学堂教‘子曰:学而时习之’糊口,后来到处都办新学,他再找不到这个体面揽工汉的事了。” ——《漢語大詞典》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名-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副- (一)1.2.之又音。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甚 shèn/shén《國語辭典》
甚 [ shèn ]
副- 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 過分、過度。如:「欺人太甚」。
甚 [ shé ]
- (二)之又音。
甚 [ shén ]
- 參見「甚麼 」條。
隘 ài《國語辭典》
隘 [ ài ]
形- 狭小、狭窄。《诗经·大雅·生民》:「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 器量狭小。《南史·卷三五·刘湛传》:「义恭性甚狷隘,年又渐大,欲专政事,每为湛所裁。」
- 险阻的地方。《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文选·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 极、很。《荀子·礼论》:「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隘慑伤生。」
隘 [ è ]
动- 隔绝。《战国策·东周策》:「三国隘秦。」
- 阻止。《战国策·楚策二》:「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