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五十
元 胡天游 述志赋 霜毛飒以垂领兮,惧五十而无闻。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唐 李白 赠刘都使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唐 司空图 五十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
唐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唐 韩翃 送郑员外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唐 白居易 自问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唐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宋 晁补之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其二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四首 其二 五十狂夫心尚孩,不容俗物相填𧱉。 ——《骈字类编》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唐 李白 赠刘都使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唐 司空图 五十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
唐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唐 韩翃 送郑员外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唐 白居易 自问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唐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宋 晁补之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其二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四首 其二 五十狂夫心尚孩,不容俗物相填𧱉。 ——《骈字类编》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代-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中表 zhōng biǎo
(1).指与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与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 汉 蔡邕 《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君离其罪,闭门静居,九族中表,莫见其面。”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臣於陛下,后之兄也。姻婭之嫌,与骨肉中表异也。” 唐 郑谷 《访题表兄王藻渭上别业》诗:“中表人稀离乱后,花时莫惜重相携。” 清 梁章钜 《称谓录·母之兄弟之子》:“中表犹言内外也。姑之子为外兄弟,舅之子为内兄弟,故有中表之称。”
(2).里和外。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且夫作金,成则为真物,中表如一,百炼不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
(3).立于中央的标志。《新唐书·礼乐志六》:“士众皆起,骑驰、徒走,左右军俱至中表,相拟击而还。” ——《漢語大詞典》
(2).里和外。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且夫作金,成则为真物,中表如一,百炼不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
(3).立于中央的标志。《新唐书·礼乐志六》:“士众皆起,骑驰、徒走,左右军俱至中表,相拟击而还。” ——《漢語大詞典》
存亡 cún wáng
(1).存在或灭亡;生存或死亡。《易·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 、 剧孟 耳。”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 益州 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奬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新唐书·东夷传·高丽》:“ 大德 入其国,厚餉官守,悉得其纤曲。见华人流客者,为道亲戚存亡,人人垂涕,故所至士女夹道观。”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自棘寺归,闭门不与人交往。以妻弟之故,一出数日,便为兇徒聚数十人而欲杀之。一命存亡,仅丝髮许,而告之州县,漠然不应。” 鲁迅 《集外集拾遗·报〈奇哉所谓……〉》:“因为国的存亡是在政权,不在语言文字的。 美国 用英文,并非 英国 的隶属; 瑞士 用德法文,也不被两国所瓜分。”
(2).指生者和死者。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尽烝尝於存亡,保髮肤以扬名者,孝人也。”《北齐书·文宣帝纪》:“故 殷州 刺史 刘丰 、故 济州 刺史 蔡儁 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殞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抚问妻子,慰逮存亡。”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六:“旅殯无人照管,或毁坏暴露,愿公愍其不幸,因巡检至其所,特为一言於彼守令,得稍修治其殯,常戒主者保护之,以须其子之至,则恩及存亡耳。”
(3).指衰亡;灭亡。《国语·郑语》:“凡 周 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当时或谓公曰:‘城旦夕且破,何空自苦乎?’公曰:‘吾誓与此贼存亡,不使诸君独死。’”
(4).引申指丧失、陷落。 唐 独孤及 《故御史中丞卢弈谥议》:“或曰:‘ 洛阳 之存亡,操兵者实任其咎,非执法吏所能抗,师败将犇去之可也。’”
(5).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脩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 汉 王充 《论衡·恢国》:“世有死而復生之人,人必谓之神。 汉 统絶而復属, 光武 存亡,可谓优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继絶存亡,贤者之事也。 管夷吾 用,所以能继絶世存亡国焉耳。” ——《漢語大詞典》
(2).指生者和死者。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尽烝尝於存亡,保髮肤以扬名者,孝人也。”《北齐书·文宣帝纪》:“故 殷州 刺史 刘丰 、故 济州 刺史 蔡儁 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殞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抚问妻子,慰逮存亡。”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六:“旅殯无人照管,或毁坏暴露,愿公愍其不幸,因巡检至其所,特为一言於彼守令,得稍修治其殯,常戒主者保护之,以须其子之至,则恩及存亡耳。”
(3).指衰亡;灭亡。《国语·郑语》:“凡 周 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当时或谓公曰:‘城旦夕且破,何空自苦乎?’公曰:‘吾誓与此贼存亡,不使诸君独死。’”
(4).引申指丧失、陷落。 唐 独孤及 《故御史中丞卢弈谥议》:“或曰:‘ 洛阳 之存亡,操兵者实任其咎,非执法吏所能抗,师败将犇去之可也。’”
(5).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脩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 汉 王充 《论衡·恢国》:“世有死而復生之人,人必谓之神。 汉 统絶而復属, 光武 存亡,可谓优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继絶存亡,贤者之事也。 管夷吾 用,所以能继絶世存亡国焉耳。” ——《漢語大詞典》
凡几(凡幾)fán jǐ
共计多少。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寿赵癯斋》词:“闻自垂车日,都门外,送车凡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沙三》:“ 虎邱 繁华甲天下,酒楼歌榭,画舫灯船,每岁破家其中者,不知凡几。”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编》六:“因没有户籍竟无资格入学的失学儿童,正不知凡几。”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