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玉门关外絮飞空,破虏营前昼影浓。

张咏宋代〕《柳枝词七首

玉门关外絮飞空,破虏营前昼影浓。
可便消兵无好术,忍教攀折怨春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玉门关外飞空影浓

玉门(玉門)yù mén
(1).宫阙,帝阙。《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背玉门以犇騖兮,蹇离尤而干詬。” 王逸 注:“玉门,君门。”
(2).饰玉的门。《晏子春秋·谏下十八》:“及 夏 之衰也,其王 桀 背弃德行,为璿室玉门。”《淮南子·道应训》:“ 文王 归,乃为玉门,筑 灵臺 ,相女童,击鐘鼓,以待 紂 之失也。”
(3).山名。《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回朕车俾西引兮,褰虹旗於 玉门 。” 王逸 注:“ 玉门 ,山名也。”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诗:“驾虹霓,乘赤云,登彼 九疑 歷 玉门 。”
(4).古关名。即 玉门关 。《汉书·西域传序》:“﹝ 西域 ﹞东则接 汉 ,阸以 玉门 、 阳关 ,西则限以 葱岭 。” 南朝 宋 鲍照 《建除》诗:“成军入 玉门 ,士女献壶浆。” 宋 陆游 《枕上》诗:“荷锄家圃知何憾,犹胜生求入 玉门 。” 明 吴骐 《塞下曲》:“四牡騑騑出 玉门 ,詔持繒帛赐 乌孙 。”参见“ 玉门关 ”。
(5).中医谓处女的子宫口。《脉经·脉证》:“师曰:带下有三门,一曰胞门,二曰龙门,三曰玉门。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女属玉门。”  ——《漢語大詞典》
关外(關外)guān wài
(1).指 函谷关 或 潼关 以东地区。《战国策·秦策三》:“ 秦王 惧,於是乃废太后,逐 穰侯 ,出 高陵 ,走 涇阳 於 关 外。” 唐 岑参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请君时忆 关 外客,行到 关 西多致书。”
(2).京城以外的地区。《晋书·卢志传》:“今公扫清羣难,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兼以东皋数亩,控带朝夕,关外一区,悵望 钟阜 。”《梁书·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彫流,而关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
(3).泛指关隘以外。《隋书·食货志》:“詔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 范成大 奏关外麦熟,倍於常年…… 王淮 曰:‘去岁止免关外,今从 李蘩 之请,尽免 蜀 中和糴一年,为惠尤广。’”
(4).指 山海关 以东地区(包括今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编比壮丁,每三年一次。 盛京 及 关 外、口外各庄,由总管、将军、都统等,畿辅由府委官,各具册於府,由府汇册奏闻。”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青工:‘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 关 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 沈阳 。’”
(5).旧称今 四川 康定 以西地区。
(6).旧称 嘉峪关 以西地区。即今之 甘肃 西部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漢語大詞典》
絮 xù《國語辭典》

絮 [ xù ]

  1. 粗制棉。《说文解字·糸部》:「絮,敝绵也。」《汉书·卷四·文帝纪》:「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
  2. 弹松的棉花。如:「被絮」、「棉絮」。
  3. 附在植物上的茸毛。如:「柳絮」、「芦絮」。
  4. 姓。如汉代有絮舜。
  1. 将棉花均匀的塞进衣物里。如:「絮棉袄」、「絮褥子」。唐·李白〈子夜吴歌·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1. 形容说话啰嗦、没有重点。如:「絮叨」、「絮絮不休」。
  1. 厌烦、嫌恶。《红楼梦·第三四回》:「只拿那糖腌的玫瑰卤子和了,吃了半碗,又嫌吃絮了,不香甜。」
飞空(飛空)fēi kōng
飞入空中。 唐 储光羲 《咏山泉》:“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  ——《漢語大詞典》
破 pò《國語辭典》

破 [ pò ]

  1. 毁坏、使碎裂。如:「家破人亡」、「破斧沉舟」。《荀子·劝学》:「风至笤折,卵破子死。」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 突破、破除。如:「破戒」、「破纪录」。《红楼梦·第一回》:「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3. 击败、攻下。如:「破城」、「大破敌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4. 剖开、劈开。如:「势如破竹」、「乘风破浪」、「将西瓜破成两半。」
  5. 剖析、分析。参见「破题 」条。
  6. 揭穿,使真相大白。《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一似你先时破我的肉是狗肉,几乎教我不撰一文。」《老残游记·第五回》:「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
  7. 花费、消耗。如:「破财」、「破费」。唐·温庭筠〈苏小小歌〉:「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8. 尽、穷尽。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 使完整的东西受到损坏而不完整。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0. 穿、透、揭穿。如:「识破」、「点破」、「说破」、「一语道破」、「看破红尘」。
  1. 形容受到损坏而残破的东西。如:「破船」、「破鞋」、「破布」。
  2. 差劲、低劣。如:「他的数学非常破。」、「你这套破理论少说为妙,免得被人嘲笑。」
  1. 唐宋燕乐大曲的后半部。其中以舞蹈为主,乐器伴奏,或有歌唱。因其节拍急促繁碎,故称为「破」。唐·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 时。」《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 媚的破儿。」也称为「曲破」。
虏 ( 虜 ) lǔ
虏 [ lǔ ]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2. 俘获的人。
  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营 ( 營 ) yíng
营 [ yíng ]
  1. 军队驻扎的地方,借指按编制集体生活的地方:~地。~房。~垒。军~。野~。阵~。步步为~(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喻行动谨慎,防备极严)。
  2.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上一级。
  3. 筹划,管理,建设:~业。~作。~田。~造。经~。国~。私~。
  4. 谋求:~求。~生。~救。~养。钻~。
  5. 姓。
前 qián《國語辭典》

前 [ qián ]

  1. 在正面的、脸所向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门」、「前方」、「面前」。《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请大家坐到前排来。」
  3. 过去的、较早的。与「后」相对。如:「前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4. 已成历史的。如:「前清」、「前苏联」。
  5. 前任的简称。如:「前妻」、「前总理」。
  6. 未来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1.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昼 ( 晝 ) zhòu
昼 [ zhòu ]
     ◎ 白天:~夜。白~(白天)。
影浓(影浓)
萧放咏竹诗怀风枝转弱防露影逾浓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