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楚国骄荒日已深,山川朝暮剧登临。

刘筠宋代〕《宋玉

楚国骄荒日已深,山川朝暮剧登临。
曾伤积毁亡师道,只托微辞荡主心。
江草东西多恨色,峡云高下结层阴。
潘郎千载闻遗韵,又说经秋思不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骄荒山川朝暮登临

楚 chǔ《國語辭典》

楚 [ chǔ ]

  1. 痛苦。如:「苦楚」。《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
  2. 清晰、整齐。如:「清楚」。《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边豆有楚,殽核维旅。」
  3. 鲜明、华丽。《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诗〉:「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
  1. 古时教师用以责罚学生的小杖。《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汉·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
  2. 国名:➊ ​ 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大陆地区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➋ ​ 五代时马殷所建,为五代十国之一。有今大陆地区湖南及广西东部等地,后为南唐所灭。
  3. 大陆地区湖南、湖北的通称。或专指大陆地区湖北而言。
  4. 植物名。马鞭草科蔓荆属,落叶灌木。叶为掌状复叶,边缘有细锯齿。七八月间开淡黄紫色花。也称为「牡荆」。
  5. 姓。如宋代有楚公辅。
  1. 拷打。《聊斋志异·卷一·三生》:「鬼力楚之,痛甚而蹶。」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骄荒(驕荒)jiāo huāng
骄纵荒淫。《隋书·房彦谦传》:“古之哲王,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御朽竞怀。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於民工,骋嗜奔慾,不可具载。” 唐 元结 《乱风诗·至乱》:“嘻乎王家,曾有凶王,中世失国,岂非骄荒?” 清 赵翼 《杂题》诗之一:“如何千载下,徒知詈骄荒?”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山川 shān chuān
(1).山岳、江河。《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唐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 汉 家城闕疑天上, 秦 地山川似镜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 褚一官 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陈毅 《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朝暮 zhāo mù
(1).亦作“ 朝莫 ”。早晚。《周礼·春官·世妇》:“大丧,比外内命妇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罚之。” 唐 韦应物 《休暇东斋》诗:“由来束带士,请謁无朝暮。”《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夫妻几口儿,朝暮精精致致供茶献酒供食,伏侍 宋江 。”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春秋多晏閒,朝暮承音旨。”
(2).不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独有极言待死,命在朝暮而已。”《汉书·杨恽传》:“太僕定有死罪数事,朝暮人也。” 颜师古 注:“言不久活也。”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混一车书,势在朝暮。”
(3).时时。《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为卿於 齐 ,出弔於 滕 ,王使 盖 大夫 王驩 为辅行。 王驩 朝暮见,反 齐 滕 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唐 李益 《塞下曲》之一:“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 黄河 曲。” 陈毅 《七星岩》诗:“朝暮两相依,恰似姐妹行。”  ——《漢語大詞典》
剧 ( 劇 ) jù
剧 [ jù ]
  1. 厉害,猛烈,迅速:~变。~痛。~烈。~毒。加~。
  2. 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一定的主题编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戏~。~本。~情。~种。~院。~坛。京~。话~。
  3. 姓。
登临(登臨)dēng lín
登山临水。也指游览。语本《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禪於 姑衍 ,登临 翰海 。” 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跡,我辈復登临。” 金 元好问 《东园晚眺》诗:“一诗不尽登临兴,落日东园独倚栏。” 朱德 《游南泥湾》诗:“登临万花岭,一览羣山小。”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我对这座名山仰慕已久,但却无缘登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