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流离世道丧,简脱天姿遒。

宋庠宋代〕《王粲

秦川贵公子,避地来荆州。
流离世道丧,简脱天姿遒。
岁时不我与,假日赋销忧。
妍辞縟非雾,逸韵锵鸣球。
曹师下南服,置酒临沧洲。
慷慨前为寿,高谭王霸筹。
归来奉丞相,摄组登华辀。
独步今已矣,空馀清汉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流离世道简脱天姿

流离(流離)liú lí
(1).因灾荒战乱流转离散。《汉书·刘向传》:“死者恨於下,生者愁於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饉,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颜师古 注:“流离,谓亡其居处也。”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吾遗腹而生,三岁而失母,遇 犬戎 之乱,流离西域,百有餘年。” 清 方文 《秋浦感怀呈刘伯宗》诗:“况乃逢世乱,流离客他乡。” 邹韬奋 《遗嘱》:“二十餘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於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飴。”
(2).指流转离散的人。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内藏诸库,储积丰衍,今流离满道,若量出賑救,此亦民财也。” 王闿运 《陈景雍传》:“县瘠苦僻陋,又残破,流离满途。”
(3).犹淋漓。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晋 陆机 《文赋》:“始躑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宰严限追比,旬餘,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
(4).光彩纷繁貌。 汉 扬雄 《甘泉赋》:“曳红采之流离兮,颺翠气之宛延。” 清 周亮工 《宋去损〈冰荔编〉序》:“予尝凿冰於北矣,霜雪交沦,层波成凌,峨峨皑皑,流离光彻。”
(5).流利而富文采。 晋 潘尼 《安身论》:“虽繁计策,广术艺,审刑名,峻法制,文辨流离,议论絶世,不得与争功。”《晋书·张辅传》:“又 迁 为 苏秦 、 张仪 、 范雎 、 蔡泽 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
(6).流转、圆转貌。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终飘摇以流离,伤弱子之悼栗。” 唐 杜甫 《西阁曝日》诗:“流离木杪猿,翩躚山巔鹤。”
(7).指用网捕捉禽鸟,使之无所逃遁。《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流离轻禽,蹵履狡兽。” 颜师古 注:“流离,困苦之也。”一说,放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李善 注:“ 张揖 曰:流离,放散也…… 善 曰: 张 説是也。”
(8).枭的别名。《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陆玑 疏:“流离,梟也。自 关 而西谓梟为流离。” 清 恽敬 《鸱鸮说》:“鴞如鳩,一名鵩,一名流离是也。土鴞食母,一名梟鴟是也。”
(9).即琉璃。宝石名。后亦指一种烧制成的釉料或玻璃。《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国 ﹞出……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 颜师古 注引《魏略》:“ 大秦国 出赤、白、黑、黄、青、緑、縹、紺、红、紫十种流离。”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 徽宗 尝以紫流离胆缾十付小璫,使命匠范金托其里。”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之二:“明窗敞流离,高炉爇香烟。”  ——《漢語大詞典》
世道 shì dào
(1).人世间的道路。指纷纭万变的社会状态。《列子·杨朱》:“方其荒於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 唐 元稹 《答胡灵之》诗:“世道难於剑,谗言巧似笙。” 宋 苏轼 《和李太白》诗:“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 王统照 《号声·沉船》:“年经的人,你们经过多少世道?真是混得没有趣味!”
(2).世间;社会。 南朝 梁 沈约 《七贤论》:“神才高杰,故为世道所莫容。” 唐 皎然 《送柳淡扶侍赴洪州》诗:“少年轻远涉,世道得无欺。”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舍不得咱们共产党的新世道。要是天遂人愿,他还能活百儿八十岁哩。”
(3).社会道德风尚。 南朝 梁 沈约 《与何胤勑》:“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六:“寓言以貽训诫,若 柳子厚 《三戒》《鞭贾》之类,颇似以文为戏,然亦不无补於世道。”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幇衬,而豪侠亡命,跃跃如生,市儿听之,适易启其作乱为非之念。有心世道者,其思有以禁之也!”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五:“ 马老先生 不明白人家为什么要打他,成天撅着小胡子叹息世道不良。”  ——《漢語大詞典》
丧 ( 喪 ) sāng/sàng
丧 [ sāng ]
     ◎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事。~礼。~亡。~假(jià)。~乱。治~。吊~。
丧 [ sàng ]
     ◎ 丢掉,失去:~失。~生。~偶。~胆。~气(不吉利,倒霉。“”读轻声)。颓~(情绪低落,精神委靡)。懊~。沮~。~权辱国。~尽天良(良心全部失去了)。
简脱(簡脱)jiǎn tuō
(1).亦作“ 简侻 ”。通脱;落拓不羁。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抑断之仪废,简脱之俗成。”《新唐书·李程传》:“ 程 为人辩给多智,然简侻无仪检,虽在华密,而无重望。”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二:“ 庶 ( 房庶 ), 玄龄 之后,其为人简脱。” 清 方文 《姑溪怀古十咏·桓温白紵山》:“ 孟嘉 沉下僚,目中无 宣武 。吹帽事寻常,简脱意千古。”
(2).谓书简脱落。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故詔书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閔焉。”  ——《漢語大詞典》
天姿 tiān zī
(1).姿容。常指美艳的姿色。《三国志·魏志·明帝纪》“癸丑,葬 高平陵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闻之长老, 魏明帝 天姿秀出,立髮垂地。”《汉武帝内传》:“﹝ 王母 ﹞脩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絶世。”《西游补》第六回:“ 苹香 这侍儿天姿翠动,烟眼繚人。” 清 李渔 《风筝误·贺岁》:“有天姿没风韵,却像箇泥塑美人。”
(2).指天然风姿。 宋 苏轼 《定惠院海棠》诗:“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三录诗:“天姿浄洗粉和朱,佳名应赐 秦 与 虢 。”
(3).天赋之资质;天然之材质。《史记·儒林列传》:“ 孝文帝 时, 徐生 以容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 徐延 、 徐襄 。 襄 ,其天姿善为容,不能通《礼经》。”按,《汉书·儒林传》作“ 襄 ,其资性善为颂。” 汉 马融 《长笛赋》:“唯笛因其天姿,不变其材。”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自非天姿茂异,旷日经久……则不可得而齿乎国学矣。” 清 徐乾学 《纳兰君墓志铭》:“如 容若 之天姿之纯粹、见识之高明……殆未有过之者也。”
(4).犹言天性、秉性。 唐 元稹 《有鸟》诗:“有鸟有鸟名野鷄,天姿耿介行步齐。” 宋 叶适 《上韩提刑》:“天姿仁恕,宜委重於事权;世故通明,莫致文於欺罔。”  ——《漢語大詞典》
遒 qiú《國語辭典》

遒 [ qiú ]

  1. 迫近。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文选·潘岳·秋兴赋》:「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俛首而自省。」
  2. 聚集。《诗经·豳风·破斧》:「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左传·成公二年》:「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3. 终、尽。《文选·班固·答宾戏》:「〈说难〉既遒,其身乃囚。」宋·陆游〈北望感怀〉诗:「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
  1. 刚健、强劲有力。《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宋·陆游〈江楼醉中作〉诗:「淋漓百榼宴江楼,秉烛挥毫气尚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