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遵烦促途,荣利骛隙光。
羊士谔〔唐代〕《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巨》
结缆兰香渚,柴车上连冈。晏温值初霁,去绕山河长。
献岁冰雪尽,细泉生路傍。行披烟杉入,激涧横石梁。
层阁表精庐,飞甍切云翔。冲襟得高步,清眺极远方。
潭嶂积佳气,荑英多早芳。具观泽国秀,重使春心伤。
念遵烦促途,荣利骛隙光。勉君脱冠意,共匿无何乡。
献岁冰雪尽,细泉生路傍。行披烟杉入,激涧横石梁。
层阁表精庐,飞甍切云翔。冲襟得高步,清眺极远方。
潭嶂积佳气,荑英多早芳。具观泽国秀,重使春心伤。
念遵烦促途,荣利骛隙光。勉君脱冠意,共匿无何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动-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 姓。如北周有念贤。
遵 zūn《國語辭典》
遵 [ zūn ]
动- 顺著、循著。《楚辞·屈原·九歌·哀郢》:「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文选·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 依照。如:「遵命」。《书经·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史记·卷四·周本纪》:「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烦促(煩促)fán cù
迫促。《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一》:“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餘。” 张铣 注:“烦促,急迫也。” 宋 苏辙 《同李倅钧访赵嗣恭留饮南园晚衙先归》诗:“琳宫仙伯自閒暇,幕府麄官苦烦促。” 清 方苞 《读〈王风〉》:“十篇之中,淫志溺志、敖辟烦促之音,无一有焉。” ——《漢語大詞典》
途 tú《國語辭典》
途 [ tú ]
名- 道路。如:「旅途」、「半途而废」。《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方面、范围。如:「用途」。
荣利(榮利)róng lì
功名利禄。《吕氏春秋·用民》:“为民纪纲者何也?欲也,恶也。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宋 范仲淹 《访陕郊魏疎处士》诗:“下瞰红尘路,荣利无穷已。” ——《漢語大詞典》
骛 ( 騖 ) wù
骛 [ wù ]
- 乱跑,奔驰:~望(放眼远望)。~骤(急速,急骤)。
- 同“务”。
隙光 xì guāng
时光;岁月。 明 李东阳 《再用韵自述》之二:“悔送隙光飞过鸟,记栽堂树小如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