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

卢仝唐代〕《月蚀诗

东海出明月,清明照毫发。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颇奈虾蟆儿,吞我芳桂枝。
我爱明镜洁,尔乃痕翳之。尔且无六翮,焉得升天涯。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方寸白刃无由扬清

方寸 fāng cùn
(1).方始一寸。极言矮小。《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楼。”
(2).一寸见方。《淮南子·说山训》:“视方寸於牛,不知其大於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有山蜘蛛垂丝如疋布,将及 旻 , 旻 引弓射杀之,大如车轮。因断其丝数尺,收之。部下有金创者,剪方寸贴之,血立止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吴书》亦云,‘方围四寸’,则知 秦 璽方寸耳。”
(3).指心。脑海。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参见“ 方寸心 ”。
(4).心绪;心思;心得。《魏书·董绍传》:“老母在 洛 ,无復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遂令边雁转怕人,絶域何由达方寸?” 元 张可久 《朝天子·春思》曲:“泪粉涕痕,伤春方寸,飘零寄此身。”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你千万不要再存糊涂念头,乱我方寸。”参见“ 方寸乱 ”。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白刃 bái rèn
(1).锋利的刀。《礼记·中庸》:“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史记·日者列传》:“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於操白刃劫人者也。” 唐 刘长卿 《送裴郎中贬吉州》诗:“乱军交白刃,一骑出黄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此战,匪我白刃相加。”
(2).借指带刀的人。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代宗 时,百寮立班良久,閤门不开, 鱼朝恩 忽拥白刃十餘人而出。”
(3).借指战争。 唐 罗隐 《即事中元甲子》诗:“田园已没红尘内,弟姪相逢白刃间。”  ——《漢語大詞典》
无由(無由)wú yóu
没有门径;没有办法。《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 郑玄 注:“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汉书·刑法志》:“使其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战无由也。” 唐 李德裕 《二猿》诗:“无由碧潭饮,争接緑萝枝。” 明 张萱 《疑耀·虉字辨》:“今世所行《诗》及字书,皆混乱,故无由辨之。”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没有创造欲望,则整个人类便无由进化。”  ——《漢語大詞典》
扬清(揚清)yáng qīng
谓称扬美德。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变唯尚质,贵在扬清;动以敷愉,绰之仁义。”参见“ 扬清激浊 ”。  ——《漢語大詞典》
辉 ( 輝 ) huī
辉 [ huī ]
  1. 闪射的光彩:光~。满室生~。~煌。
  2. 照耀:~映。~耀。~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