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五 sān w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沈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漢語大詞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沈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漢語大詞典》
图书(圖書)tú shū
(1).书籍。《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 唐 郑谷 《赠文士王雄》诗:“图书长在手,文学老於身。” 宋 梅尧臣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诗:“前舟载图书,后舟载女乐。”
(2).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史记·萧相国世家》:“ 沛公 至 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 独先入收 秦 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晋书·宣帝纪》:“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穀甚众。”
(3).指河图洛书。语出《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河 洛 出图书。” 宋 司马光 《三月三十日偶成诗献留守开府太尉兼呈真率诸公》:“ 河 洛 今为盛,图书昔所潜,家家花启户,处处酒飘帘。”参见“ 河图洛书 ”。
(4).犹图谶。《汉书·王莽传上》:“图书皆书 莽 大臣八人。”《后汉书·桓谭传》:“增益图书,矫称讖记。” 李贤 注:“图书即讖纬符命之类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光武 令 尹敏 校图讖…… 敏 曰:‘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切幸万一。’帝深非之,竟不罪。”参见“ 图讖 ”。
(5).画册。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观古之图书,贤圣之君皆有贤臣在侧。”
(6).图章。 宋 张耒 《汤克一图书序》:“图书之名,予不知其所起;盖古所谓璽,用以为信者。” 清 鞠履厚 《印文考略》:“古人於图画书籍,皆有印以存识,遂称图书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呼私印曰图书。”《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要费先生的心,刻两方图书。” ——《漢語大詞典》
(2).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史记·萧相国世家》:“ 沛公 至 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 独先入收 秦 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晋书·宣帝纪》:“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穀甚众。”
(3).指河图洛书。语出《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河 洛 出图书。” 宋 司马光 《三月三十日偶成诗献留守开府太尉兼呈真率诸公》:“ 河 洛 今为盛,图书昔所潜,家家花启户,处处酒飘帘。”参见“ 河图洛书 ”。
(4).犹图谶。《汉书·王莽传上》:“图书皆书 莽 大臣八人。”《后汉书·桓谭传》:“增益图书,矫称讖记。” 李贤 注:“图书即讖纬符命之类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光武 令 尹敏 校图讖…… 敏 曰:‘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切幸万一。’帝深非之,竟不罪。”参见“ 图讖 ”。
(5).画册。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观古之图书,贤圣之君皆有贤臣在侧。”
(6).图章。 宋 张耒 《汤克一图书序》:“图书之名,予不知其所起;盖古所谓璽,用以为信者。” 清 鞠履厚 《印文考略》:“古人於图画书籍,皆有印以存识,遂称图书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呼私印曰图书。”《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要费先生的心,刻两方图书。” ——《漢語大詞典》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揣摩 chuǎi mó
亦作“ 揣摹 ”。
(1).揣度对方,以相比合。 战国 时之游说术。揣度国君心思,使游说投合其本旨。《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 太公 《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仪秦 ,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有 徐玠 者,事 温 为 金陵 行军司马,工揣摩捭闔。”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贤弟,你是个武将,只晓的相持廝杀的事,却不知揣摩的事。”
(2).指纵横家之书。 宋 张载 《张子语录》卷中:“詖、淫、邪、遁之辞,古语孰近……遁辞无守,近於揣摩、《説难》。” 元 李汾 《再过长安》诗:“自怜 季子 貂裘敝,辛苦灯前读揣摩。”
(3).忖度,估量。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揣摩慙黠吏,栖隐谢 愚公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吕吉甫 问客:‘ 苏子瞻 文辞似何人?’客揣摩其意答之曰:‘似 苏秦 张仪 。’”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二出:“思他念他,这泪脸儿没处躲。咱将痴心儿自揣摩,未必他心似我。”《老残游记》第十回:“‘乳虎’就是你们 玉太尊 ,其餘你慢慢的揣摹,也是可以知道的。”昆曲《十五贯》第三场:“想我 过于执 自从到任以来,屡逢疑难案件,幸亏我善于察言观色,揣摹推测。”
(4).研究,玩味。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揣摩三古,开阐八风。”《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无过要心下明,指下明,把一个意思揣摩将去。怎么靠得死方子,就好疗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两 宋 词,精絶者约略不过五百餘首,足备揣摹,不必多求也。”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像 王大人 这种能收能放,能上能下,能刚能柔,能进能退的本领,倒应该好生揣摹揣摹。” ——《漢語大詞典》
(1).揣度对方,以相比合。 战国 时之游说术。揣度国君心思,使游说投合其本旨。《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 太公 《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仪秦 ,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有 徐玠 者,事 温 为 金陵 行军司马,工揣摩捭闔。”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贤弟,你是个武将,只晓的相持廝杀的事,却不知揣摩的事。”
(2).指纵横家之书。 宋 张载 《张子语录》卷中:“詖、淫、邪、遁之辞,古语孰近……遁辞无守,近於揣摩、《説难》。” 元 李汾 《再过长安》诗:“自怜 季子 貂裘敝,辛苦灯前读揣摩。”
(3).忖度,估量。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揣摩慙黠吏,栖隐谢 愚公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吕吉甫 问客:‘ 苏子瞻 文辞似何人?’客揣摩其意答之曰:‘似 苏秦 张仪 。’”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二出:“思他念他,这泪脸儿没处躲。咱将痴心儿自揣摩,未必他心似我。”《老残游记》第十回:“‘乳虎’就是你们 玉太尊 ,其餘你慢慢的揣摹,也是可以知道的。”昆曲《十五贯》第三场:“想我 过于执 自从到任以来,屡逢疑难案件,幸亏我善于察言观色,揣摹推测。”
(4).研究,玩味。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揣摩三古,开阐八风。”《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无过要心下明,指下明,把一个意思揣摩将去。怎么靠得死方子,就好疗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两 宋 词,精絶者约略不过五百餘首,足备揣摹,不必多求也。”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像 王大人 这种能收能放,能上能下,能刚能柔,能进能退的本领,倒应该好生揣摹揣摹。” ——《漢語大詞典》
五千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安得突骑只五千,崒然眉骨皆尔曹。
唐 韩愈 题临泷寺 不觉离家已五千,仍将衰病入泷船。
唐 杨凝 从军行 都尉出居延,强兵集五千。
唐 卢仝 杂兴 三五图书旧揣摩,五千道德新规矩。
唐 白居易 养拙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唐 陆龟蒙 引泉诗 上善可比水,斯文参五千。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元 杨维桢 凤皇石 灰历五千劫,金锁八千顷。
《韵府拾遗 先韵》:宋书宗越传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王恽诗岁月邻期耄乡关近五千 ——《骈字类编》
唐 韩愈 题临泷寺 不觉离家已五千,仍将衰病入泷船。
唐 杨凝 从军行 都尉出居延,强兵集五千。
唐 卢仝 杂兴 三五图书旧揣摩,五千道德新规矩。
唐 白居易 养拙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唐 陆龟蒙 引泉诗 上善可比水,斯文参五千。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元 杨维桢 凤皇石 灰历五千劫,金锁八千顷。
《韵府拾遗 先韵》:宋书宗越传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王恽诗岁月邻期耄乡关近五千 ——《骈字类编》
道德 dào dé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新规(新規)xīn guī
新的规则;新的法度。 唐 白居易 《达聪明致理化策》:“夫欲达聪明致理化,则在乎奉成式,不必乎创新规也。” ——《漢語大詞典》
矩 jǔ《國語辭典》
矩 [ jǔ ]
名- 画方形或直角的器具。即曲尺。《荀子·不苟》:「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唐·杨倞·注:「矩,正方之器也。」唐·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泥坛方合矩,铸鼎圆中规。」
- 方形。《六韬·卷四·虎韬·军用》:「天浮铁螳螂,矩内圆外,径四尺以上。」《吕氏春秋·季冬纪·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 法则、常规。如:「循规蹈矩」。《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