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动-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横陈(横陳)héng chén
(1).横卧,横躺。语本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内怵惕兮徂玉牀,横自陈兮君之旁。” 南朝 梁 沈约 《梦见美人》诗:“立望復横陈,忽觉非在侧。” 唐 李商隐 《北齐》诗之一:“ 小怜 玉体横陈夜,已报 周 师入 晋阳 。” 姚雪垠 《长夜》一:“在这条官路上,他们已经好几次看到横陈在路旁的、被土匪杀害的尸体。”
(2).杂陈,横列。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刘待制》:“先是驛居人见驱羣羊及负荷酒食横陈之具,入驛则无人。” 清 袁枚 《泊石钟山正值水落见怪石森布绝无钟声》诗:“满地横陈怪石供, 洞庭 不奏钧天乐。” 艾青 《旷野》诗:“山坡横陈在前面,路转上了山坡。” ——《漢語大詞典》
(2).杂陈,横列。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刘待制》:“先是驛居人见驱羣羊及负荷酒食横陈之具,入驛则无人。” 清 袁枚 《泊石钟山正值水落见怪石森布绝无钟声》诗:“满地横陈怪石供, 洞庭 不奏钧天乐。” 艾青 《旷野》诗:“山坡横陈在前面,路转上了山坡。” ——《漢語大詞典》
全是
事文类聚绍圣初章子厚召入相与陈瓘同舟因论国事陈瓘曰譬如此舟移置之左则左重移置之右则右重俱不可也熙宁未必全是元祐未必全非 ——《骈字类编》
巫山 wū shān
(1). 战国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陆游 《三峡歌》:“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陆游 《三峡歌》:“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漢語大詞典》
一段 yī duàn
一部分
一段树干 ——《漢語大詞典》
一段树干 ——《漢語大詞典》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