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今往古。漫湛辈同来,远公回去。
蒋陵故是簪花路。风烟奈何秋暑。候馆凋梧,宫墙断柳,谁识当年倦旅。余怀何许。想上马人扶,翠眉愁聚。旧日方回,而今能赋断肠语。
登高能赋最苦。叹高高难问,欲望迷处。蝶绕东篱,鸿翻上苑,那更画梁辞主。来今往古。漫湛辈同来,远公回去。我醉安归,黄花扶路舞。
登高能赋最苦。叹高高难问,欲望迷处。蝶绕东篱,鸿翻上苑,那更画梁辞主。来今往古。漫湛辈同来,远公回去。我醉安归,黄花扶路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来今(來今)lái jīn
现今,现世。《鹖冠子·世兵》:“往古来今,事孰无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二城之中,有 段干木 冢。 干木 , 晋 之贤人也, 魏文侯 过其门,式其庐,所谓德尊万古,芳越来今矣。”《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秦 吞六代不能鉴,且使来今復鉴 秦 。” ——《漢語大詞典》
往古 wǎng gǔ
古昔;从前。《韩非子·难言》:“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史记·外戚世家》:“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 南朝 宋 慧通 《驳顾道士夷夏论》:“然夫大道难遵,小成易习,自往古而致叹,非来今之所慨矣。” 鲁迅 《华盖集·杂感》:“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 ——《漢語大詞典》
漫 màn《國語辭典》
漫 [ màn ]
动- 水满而外溢。《新唐书·卷一七六·张籍传》:「其流波漫。」
- 蒙、覆盖。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三·混沌灯》:「令其仆买大竹作灯毬,漫以黑纸,挂于几桉之侧。」
- 遍布的、充满的。如:「漫山遍野」、「漫天大雾」。
- 放纵不加拘束。如:「浪漫」、「散漫」、「漫不经心」。《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诸镇入卫之兵,嫌非统属,漫无纪律。」
- 模糊不可辨认的样子。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 长、远。如:「漫漫长夜」。《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望顾旧乡,长路漫浩浩。」
- 徒、空、枉。唐·杜甫〈有客〉诗:「漫劳车马驻江干。」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漫悲歌、伤怀吊古。」
- 莫、不要。如:「漫说是他,就是你去也不成。」唐·张谓〈赠赵使君美人〉诗:「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 随便、胡乱。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聊斋志异·卷二·莲香》:「生疑其妒,漫应之。」
漫 [ mán ]
形- 水广大的样子。《集韵·平声·桓声》:「漫,水广大貌。」
- 盈满。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麤俗。」
湛 zhàn《國語辭典》
湛 [ zhàn ]
形- 深厚。如:「精湛」、「工夫湛深」。
- 清澈、清楚。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 姓。如晋代有湛方生。
湛 [ dān ]
形- 快乐。《诗经·小雅·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辈 ( 輩 ) bèi
辈 [ bèi ]
- 家族的世代,泛指人际的一种先后次第:~分。先~。长(zhǎng )~。后~。晚~。前~。
- 等,类(指人):吾~。尔~。~出。无能之~。
- 人活着的时间,毕生:我这一~子。
- 车百辆,亦指分行列的车。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远公(遠公)yuǎn gōng
晋 高僧 慧远 ,居 庐山 东林寺 ,世人称为 远公 。 唐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 远公 传,永怀尘外踪。”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莫貰 远公 酒,余非 陶令 贤。”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四一:“ 远公 置酒, 佛印 烧猪,真正名士,佛亦当少恕。” ——《漢語大詞典》
回去(迴去)huí qù
(1).返回原处。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你先回去,我随后便来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临去时,执着我的手,嘱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读礼,一切事情,不可轻易信人。”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趋向原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你妈是已经完了,你就飞回去,也见不着了。”《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大 ﹞挑起担子,领两个门斗来家。那人也是 保正 劝回去了。”
(3).死的代称。多用于方言口语。《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可卿 梦中诀别 王熙凤 时说:“婶娘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
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去。《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一事未成,迴去须得三般之物,进上 随文皇帝 ,即便却迴。” ——《漢語大詞典》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趋向原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你妈是已经完了,你就飞回去,也见不着了。”《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大 ﹞挑起担子,领两个门斗来家。那人也是 保正 劝回去了。”
(3).死的代称。多用于方言口语。《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可卿 梦中诀别 王熙凤 时说:“婶娘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
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去。《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一事未成,迴去须得三般之物,进上 随文皇帝 ,即便却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