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风流膝上,双亲未老,三槐手种,分付佳儿。
超逸天才,文如三松,诗如卢溪。自白莲赋就,已高声价,梅花句出,远见襟期。玉尘精神,瑶林风韵,雪里神仙小氅衣。缑山夕,已再经旬浃,戏鹤重归。
花间凫舄轻飞。便一似元规报十奇。最风流膝上,双亲未老,三槐手种,分付佳儿。人想夷吾,帝思王某,钧轴舍人知未迟。长生药,在玉盘麟脯,琼苑蟾芝。
花间凫舄轻飞。便一似元规报十奇。最风流膝上,双亲未老,三槐手种,分付佳儿。人想夷吾,帝思王某,钧轴舍人知未迟。长生药,在玉盘麟脯,琼苑蟾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副-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风流(風流)fēng liú
(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膝上
陶潜閒情赋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张籍 诗 请君膝上琴,弹我白头吟。 ——《分类字锦》
双亲(雙親)shuāng qīn
指父母。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不见双亲办丰膳,能留五马尽佳期。” 宋 晁补之 《洞仙歌·柑》词:“双亲云水外,游子空怀,惆悵无人可归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有新妇在,刀锯斧鉞,妇自受之,必不令貽害双亲。” 巴金 《家》六:“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赞美。”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三槐 sān huái
(1).相传 周 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因以三槐喻三公。《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故 姜牙 卖鱼无所售而见师於 文 武 ; 蒋生 憒慢於百里而独步於三槐。”《陈书·周迪传》:“位等三槐,任均四岳。” 明 王世贞 《鸣凤记·花楼春宴》:“四美二难真际会,九棘三槐尽我儔。” 清 钱谦益 《祖九诏》:“蔚矣三槐之事业,再世有闻。”
(2). 宋 王祐 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 王氏 。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 王氏 之代称。 ——《漢語大詞典》
(2). 宋 王祐 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 王氏 。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 王氏 之代称。 ——《漢語大詞典》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名-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种 ( 種 ) zhǒng/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种 [ chóng ]
名-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分付 fēn fù
(1).分别付与。《汉书·原涉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三国志·魏志·鲜卑传》:“ 比能 众逐彊盛,控弦十餘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皇帝闻奏,龙颜大悦,开库赐彫弓两张,寳箭两百隻,分付与二大臣。”
(2).交给。 唐 白居易 《题文集柜》诗:“身是 邓伯道 ,世无 王仲宣 ;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 尧王 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我将家缘家计,都分付与你两口儿,每月斋粮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华山 出家去也。”
(3).付托;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宋 杨恢 《祝英台近》词:“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送梁汾南行》词:“从此覊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4).嘱咐;命令。 唐 方干 《尚书新创敌楼》诗之二:“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遶謫仙。”《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发説话。’”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分付众将们,从今以后,昼夜须行五百里。”《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该匪遂将 嘉定 县城闭守,分付各店开张。”
(5).指交代;讲明。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这言语休着你爷知……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肯卖,但凭分付价钱,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浅顰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二:“深心未肯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7).处置;发落。 宋 石孝友 《卜算子》词:“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戚汉老 见了许多财物,心中欢喜,连声应道:‘这小事,但凭大郎分付。’” ——《漢語大詞典》
(2).交给。 唐 白居易 《题文集柜》诗:“身是 邓伯道 ,世无 王仲宣 ;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 尧王 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我将家缘家计,都分付与你两口儿,每月斋粮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华山 出家去也。”
(3).付托;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宋 杨恢 《祝英台近》词:“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送梁汾南行》词:“从此覊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4).嘱咐;命令。 唐 方干 《尚书新创敌楼》诗之二:“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遶謫仙。”《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发説话。’”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分付众将们,从今以后,昼夜须行五百里。”《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该匪遂将 嘉定 县城闭守,分付各店开张。”
(5).指交代;讲明。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这言语休着你爷知……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肯卖,但凭分付价钱,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浅顰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二:“深心未肯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7).处置;发落。 宋 石孝友 《卜算子》词:“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戚汉老 见了许多财物,心中欢喜,连声应道:‘这小事,但凭大郎分付。’” ——《漢語大詞典》
佳儿(佳兒)jiā ér
(1).好儿子,称心的儿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张苍梧 是 张凭 之祖,尝谓 凭 父曰……‘汝有佳儿。’” 唐 司空曙 《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诗:“ 张冯 本名士, 蔡廓 是佳儿。”《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这 安老爷 此番出京……重归故里,再见乡关,况又保全了一个佳儿,转添了一个佳妇。”
(2).聪明的孩子。《宋史·曹琮传》:“ 琮 幼时,从主入禁中, 太宗 置膝上,拊其背曰:‘ 曹 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儿也。’”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东汉纪·桓帝》:“能问父优劣,亦是佳儿。” ——《漢語大詞典》
(2).聪明的孩子。《宋史·曹琮传》:“ 琮 幼时,从主入禁中, 太宗 置膝上,拊其背曰:‘ 曹 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儿也。’”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东汉纪·桓帝》:“能问父优劣,亦是佳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