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金菊香】这些时龙涎香冷了金猊,雁足慵安生了绿绮,羊羔懒斟闲了玉

谷子敬明代〕《【商调】集贤宾 闺情

猛听的透帘栊卖花声唤起,将好梦却惊回。更和那迁乔木莺声偏碎,上纱窗
日影重移。暗沉吟失魄消魂,闷恹恹似醉如痴。把重门紧紧深闭起,怕莺花笑人
憔悴。离愁何日满,此恨有谁知?
  【逍遥乐】则为那无媒匹配,勾引起无倒断相思,染下这不明白的病疾。眼
睁睁的将我来抛离,泼乔才更狠似王魁。我这里骂一声却又悔,空没乱怎地支持。
则落的长吁短叹,倒枕垂床,废寝废食。
  【金菊香】这些时龙涎香冷了金猊,雁足慵安生了绿绮,羊羔懒斟闲了玉
杯。觑了这一弄儿狼藉,不由人辗转越伤悲。
  【醋葫芦】诗吟出锦绣文,字装成古样体。家冠济楚俊容仪,酒席间唱和音
韵美。一团儿和气,论聪明俊俏有谁及?
  【梧叶儿】刀搅也似柔肠断,爬推也似泪点垂,似醉有如痴。笔砚上疏了工
课,茶饭上减了饮食,针指上罢了心机,怎对人言说这就里!
  【后庭花】想着他身常爱红翠偎,心偏将香玉惜。面胜似何郎粉,手能描京
兆眉。闲时节笑相偎,恰便似鹣鹣比翼。翠裙腰掩过半尺,搂胸带趱了一围。骨
捱捱削了玉肌,瘦恹恹宽了绣衣。乱松云鬓堆,困腾腾秋水迷。命悬悬有几日,
软怯怯无些气力。
  【柳叶儿】我可甚千娇百媚,全不似旧日容仪,阁不住两眼凄惶泪。不能够
同欢会,则有分各东西,想人生最苦是别离。
  【尾声】常记得枕席间说的言,星月底设来的誓。谁想这辜恩薄幸负心贼,
自相别数年无信息。比及你登科及第,我则索上青山化做望夫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金菊这些时龙金猊雁足绿绮羊羔闲了

金菊 jīn jú
黄色的菊花。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二:“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緑葵。” 宋 张先 《诉衷情》词:“数枝金菊对芙蓉,零落意忡忡。” 明 陆嘘云 《世事通考·花类》:“金菊:开于晚秋,不争春妍,为花之隐逸也。”  ——《漢語大詞典》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这些(這些)zhèi xiē
(1).指示较近的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人。 唐 吕岩 《敲爻歌》:“这些功,真奇妙,分付与人谁肯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这些言语,犹容纳不得。”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圣得’、‘事须’、‘称销’、‘这些’,皆 唐 宋 人方言。” 王凤梧 《毛驴墓志铭》二:“你们这些‘小脚娘儿们’扭扭捏捏,前怕龙,后怕虎。”
(2).指代比较近的处所。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你为公事来到这些,不知你怎生做兀的关节?”
(3).犹言这么一点点大。 元 姚燧 《凭阑人》曲:“这些兰叶舟,怎装如许愁?”亦作“ 这些儿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漢語大詞典》
时龙(時龍)shí lóng
指良马,骏马。《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文选·班固〈东都赋〉》:“登玉輅,乘时龙,凤盖棽丽,龢鑾玲瓏。” 李周翰 注:“时龙,随方色之马。凡称龙者,美马之言也。” 唐 张说 《舞马词》:“綵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  ——《漢語大詞典》
涎 xián《國語辭典》

涎 [ xián ]

  1. 唾液、口水。如:「垂涎三尺」。宋·陆游〈记梦〉诗:「君知梦觉本无异,勿为画饼流馋涎。」
  2. 黏汁、黏液。宋·苏轼〈和蒋夔寄茶〉诗:「厨中蒸粟堆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
  1. 欲求、贪求。《清史稿·卷四二二·袁希祖传》:「即天长、六合之贼,亦涎其利。」
  1. 厚著脸皮不以为耻。《红楼梦·第二四回》:「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

涎 [ yàn ]

  1. 参见「迆涎」、「涎涎」等条。
冷 lěng《國語辭典》

冷 [ lěng ]

  1. 寒、凉、温度低。如:「今天天气好冷!」《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淡漠、不热烈。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雪。」
  3. 寂静、寂寞。如:「冷冷清清」。唐·白居易〈晚出西郊〉诗:「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
  4. 闲散。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5. 鄙视、讥刺。如:「冷言冷语」、「冷眼旁观」。
  6. 不受欢迎的、无人过问的。如:「冷门」、「冷货」。
  1. 突然。《红楼梦·第九一回》:「冷不防外面往里一吹,把薛蝌吓了一大跳!」
  1. 姓。如汉代有冷寿光。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1.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1.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1.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1.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金猊 jīn ní
香炉的一种。炉盖作狻猊形,空腹。焚香时,烟从口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五二:“夜色楼臺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稜。” 宋 张元干 《花心动·七夕》词:“綺罗人散金猊冷,醉魂到,华胥深处。”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於香炉盖上。”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厅上置金猊,爇异香,地平如镜。”  ——《漢語大詞典》
雁足 yàn zú
指书信。 南朝 梁 王僧孺 《咏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天雨花》第二回:“虽有父,身去远,雁足难凭。”参见“ 雁足书 ”。  ——《漢語大詞典》
慵 yōng《國語辭典》

慵 [ yōng ]

  1. 懒。唐·白居易〈赠友〉诗五首之二:「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懒耘。」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每日慵将书去习,逐朝常把药的那来扶。」

慵 [ ​yúng ]

  1. (一)​之又音。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绿绮(緑綺)lǜ qǐ
(1).古琴名。 晋 傅玄 《琴赋》序:“ 齐桓公 有鸣琴曰号钟, 楚庄 有鸣琴曰绕梁,中世 司马相如 有緑綺, 蔡邕 有焦尾,皆名器也。”
(2).泛指琴。 唐 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诗:“ 蜀 僧抱緑綺,西下 峨眉 峯。” 宋 贺铸 《小梅花》词:“愁无已,奏緑綺,歷歷高山与流水。”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辞婚》:“数归期,旧情新叙在何时,欲将緑綺舒心曲,流水高山付与谁。” 清 孙枝蔚 《房兴公新姬》诗:“棋局纔收间点茶,能弹緑綺耻筝琶。”
(3).绿色的丝绸。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诗:“落霞沉緑綺,残月坏金枢。” 宋 周密 《西江月·延祥观拒霜拟稼轩》词:“緑綺紫丝步障,红鸞彩凤仙城。”  ——《漢語大詞典》
羊羔 yáng gāo
(1).小羊。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羊羔乳食其母。”
(2).羊胎。《红楼梦》第四九回:“头一样是牛乳蒸羊羔, 贾母 就説:‘这是我们有年纪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吃不得。’”
(3).酒名。 元 宋伯仁 《酒小史》:“ 汾州 乾和酒, 山西 羊羔酒。”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一壁厢添上兽炭,他把那羊羔来浅注。” 明 唐寅 《醉扶归·冬景》曲:“懒安排锦帐饮羊羔,只思量玉手拈蓍草。”  ——《漢語大詞典》
懒 ( 懶 ) lǎn
懒 [ lǎn ]
  1. 怠惰,与“”相对:~汉。~怠。~散。~洋洋。
  2. 疲倦,没力气:伸~腰。浑身酸~。
斟 zhēn《國語辭典》

斟 [ zhēn ]

  1. 注入、添加。如:「斟酒」、「斟茶」。唐·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2. 滴。宋·范成大〈宜斋雨中〉诗:「映竹千丝舞,垂簷一线斟。」
  3. 审度、考虑。参见「斟酌 」条。
  4. 姓。如汉代有斟尚。
  1. 饮料、汁液。《史记·卷七○·张仪传》:「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
闲了(閒了)xián le
亦作“闲了”。 熟悉了解。閒,通“ 嫺 ”。《南史·儒林传·伏曼容》:“ 曼容 多伎术,善音律,射驭、风角、医算,莫不闲了。”  ——《漢語大詞典》
烟霭(煙靄)yān ǎi
亦作“烟靄”。
(1).云雾。 唐 王勃 《慈竹赋》:“崇柯振而烟靄生,繁叶动而风飈起。” 金 元好问 《五松平》诗:“苍崖入地底,烟靄青漫漫。” 清 顾炎武 《友人来坐中口占二绝》之二:“昨过 河东 望 首阳 ,空山烟靄尚苍苍。”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
(2).指云雾笼罩处。 唐 杜甫 《万丈潭》诗:“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靄。” 金 张斛 《高寺》诗:“明朝下烟靄,迴首阻清川。”
(3).指燃烧所生的烟气。 唐 长孙佐辅 《幽思》诗:“金炉烟靄微,银釭残影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