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

苏轼宋代〕《与正辅游香积寺

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
此峰独苍然,感荷佛祖力。
茯苓无人采,千岁化琥珀。
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
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
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
山僧类有道,辛苦常谷汲。
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
幽寻恐不继,书板记岁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无长真赝苦难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无长(无长)
唐书霍王元轨传历绛徐定三州刺史所至闭閤读书以吏事委长史司马数引见处士刘元平为布衣交或问王所长于元平荅曰无长问者不解元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分类字锦》
镵 ( 鑱 ) chán
镵 [ chán ]
  1. 锐器:~石(治病用的石针)。
  2. 古代的一种犁头,又是一种挖草药的器具:长~(装有弯曲长柄的器具)。
  3. 刺,凿。
真赝(真贋)zhēn yàn
亦作“ 真贗 ”。 犹真伪。 晋 陆机 《羽扇赋》:“不能别其是非,人莫敢分其真贋。”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二:“ 信安 孟王 仁仲 酷嗜法书名画,且能别真贋。” 明 文徵明 《题沈润卿所藏阎次平画》:“此为吾友 沈润卿 所藏,真贗余不能辨。” 清 秦瀛 《答王惕甫书》:“僕文无足道,特於学术之邪正,文章之真贋,民生之利病,略能言之。”  ——《漢語大詞典》
苦难(苦難)kǔ nàn
(1).苦痛、灾难;艰难困苦。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水浒传》第五三回:“把我撇在此间,教我受此苦难。” 清 唐甄 《潜书·劝学》:“道者,其中无苦难之事,有便安之利。”
(2).指遭苦痛和灾难。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十三年来 斯诺 在苦难的 中国 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经历了不少重要事件。”  ——《漢語大詞典》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