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法师(法師)fǎ shī
(1).佛教语。精通佛经并能讲解佛法的高僧。亦用为对比丘的尊称。《正法华经·法师品》:“称咏法师,发心悦豫,其人获福,不可限量。”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宗法师 行絜珪璧,拥锡来游。” 宋 王安石 《答蒋颖叔书》:“其所以名‘芬陁利华’,取义甚多,非但如今法师所释也。”《新华文摘》1987年第6期:“在 缅甸 有一个很有学问的 华 侨僧人,名叫 万慧法师 ,是文学家 谢无量 的三弟。”
(2). 唐 代道士三种称号之一。《唐六典·礼部尚书·祠部郎中》:“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3).指降妖驱邪的道士或方士。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其家疑为妖魅所惑,力扣之,乃以实告。郡有 孔法师 ,符法甚灵。”《西游记》第十八回:“我太公与我几两银子,叫我寻访法师,拿那妖怪。” ——《漢語大詞典》
(2). 唐 代道士三种称号之一。《唐六典·礼部尚书·祠部郎中》:“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3).指降妖驱邪的道士或方士。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其家疑为妖魅所惑,力扣之,乃以实告。郡有 孔法师 ,符法甚灵。”《西游记》第十八回:“我太公与我几两银子,叫我寻访法师,拿那妖怪。” ——《漢語大詞典》
逃人 táo rén
(1).犹逃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逃人 李大 ,即前解役 杜兰 等所疎脱者也。”《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北人不曰‘ 于七 党’,则曰‘逃人’,请鞫诬反坐。”
(2).逃避人世。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既为人,吾将忍心而逃人,不共其忧患焉?” ——《漢語大詞典》
(2).逃避人世。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既为人,吾将忍心而逃人,不共其忧患焉?” ——《漢語大詞典》
入庐(入庐)
后汉书马援传兄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 ——《韵府拾遗 鱼韵》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山中
唐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唐 储光羲 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 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
唐 李益 上黄堆烽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
唐 韩翃 宿甑山 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近臣。
唐 刘禹锡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唐 王建 题柏岩禅师影堂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
唐 许浑 重伤杨攀处士二首 其一 酒纵山中性,诗留海上名。
唐 皮日休 寄润卿博士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宋 太上隐者 山居书事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宋 王禹偁 放言 其一 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
宋 苏轼 赠王子直秀才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元 赵孟頫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四 长廊岩 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元 吴师道 寄张子长 叱石山中寻药侣,玩云林下读书声。
元 倪瓒 送元度北游 去寻天上仙人佩,肯顾山中隐者居。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 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
明 高启 梅花六首 其一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韵府拾遗 东韵》:沈约诗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李频诗梦野在山中 ——《骈字类编》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唐 储光羲 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 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
唐 李益 上黄堆烽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
唐 韩翃 宿甑山 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近臣。
唐 刘禹锡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唐 王建 题柏岩禅师影堂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
唐 许浑 重伤杨攀处士二首 其一 酒纵山中性,诗留海上名。
唐 皮日休 寄润卿博士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宋 太上隐者 山居书事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宋 王禹偁 放言 其一 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
宋 苏轼 赠王子直秀才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元 赵孟頫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四 长廊岩 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元 吴师道 寄张子长 叱石山中寻药侣,玩云林下读书声。
元 倪瓒 送元度北游 去寻天上仙人佩,肯顾山中隐者居。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 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
明 高启 梅花六首 其一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韵府拾遗 东韵》:沈约诗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李频诗梦野在山中 ——《骈字类编》
无人(無人)wú rén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漢語大詞典》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往还(往還)wǎng huán
(1).往返;来回。《列子·黄帝》:“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 晋 郭璞 《江赋》:“介鲸乘涛以出入,鯼鮆顺时而往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军行迟速》:“而帝问往还几日, 懿 对以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花城》1981年第1期:“ 三姓 巴彦苏苏 之间,媒人几经往还,讨价还价,事情将成定局。”
(2).交游;交往。《魏书·刘廞传》:“ 灵太后 临朝,又与太后兄弟往还相好,太后令 廞 以诗赋授弟 元吉 。” 元 元怀 《拊掌录》:“然性介僻,不与人往还。”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九章:“可是,谁让他们又偏偏相遇,在战争的烟火中,又有那样多的往还?” ——《漢語大詞典》
(2).交游;交往。《魏书·刘廞传》:“ 灵太后 临朝,又与太后兄弟往还相好,太后令 廞 以诗赋授弟 元吉 。” 元 元怀 《拊掌录》:“然性介僻,不与人往还。”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九章:“可是,谁让他们又偏偏相遇,在战争的烟火中,又有那样多的往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