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李白唐代〕《寄远十一首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青楼何所在,乃在碧云中。宝镜挂秋水,罗衣轻春风。
新妆坐落日,怅望金屏空。念此送短书,愿因双飞鸿。
本作一行书,殷勤道相忆。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
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远忆巫山阳,花明绿江暖。踌躇未得往,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短。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
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
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
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
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卷施心独苦,抽却死还生。
睹物知妾意,希君种后庭。闲时当采掇,念此莫相轻。
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氏书。寄书白鹦鹉,西海慰离居。
行数虽不多,字字有委曲。天末如见之,开缄泪相续。
泪尽恨转深,千里同此心。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恩情婉娈忽为别,
使人莫错乱愁心。乱愁心,涕如雪。寒灯厌梦魂欲绝,
觉来相思生白发。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
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点远寄

遥 ( 遙 ) yáo
遥 [ yáo ]
  1. 远:~远。~望。~想。~瞻。~指。~瞩。~相呼应。路~知马力。~测。~感。~控。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一点(一點)yì diǎn
(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 唐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李灵省》:“若画山水、竹树,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物势皆出自然。”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诗:“如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景德传灯录·潭州神山僧密禅师》:“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
(3).一经指点。《朱子全书》卷十二:“千条万绪,一身亲歷之,圣人一点他便醒,元来只从一箇心中流出来。”
(4).一方面;一部分。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他们都晓得有两点,为什么我们只提一点?一万年都有两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5).一小时。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时,也称一点。  ——《漢語大詞典》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1. 「泪 」的异体字。
远寄(遠寄)yuǎn jì
谓寄情于世外。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好酣饮,逾多不乱,至於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 南朝 陈 张君祖 《答庾僧渊》诗:“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