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陶渊明魏晋〕《时运

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称心而言,人亦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静,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服既成景物独游欣慨交心

春服 chūn fú
春日穿的衣服。《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 晋 陶潜 《时运》诗:“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宋 梅尧臣 《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诗:“游人春服靚粧出,笑踏俚歌相与嘲。” 明 张羽 《三月三日期黄许二山人游览不至因寄》诗:“济济少长集,鲜鲜春服明。”  ——《漢語大詞典》
既成 jì chéng
已经完成;已经成为。《诗·小雅·六月》:“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毛泽东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 郭沫若 《革命诗人屈原》:“到了这个时候,或早或迟必然的要起来一次革命,便是文字打破既成的定型而向脱去了桎梏的言语急起直追。”  ——《漢語大詞典》
景物 jǐng wù
景致事物。多指可供观赏者。 晋 陆云 《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诗之一:“景物臺暉,栋隆玉堂?” 宋 葛长庚 《摸鱼儿》词:“问 沧江 ,旧盟鸥鷺,年来景物谁主?”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小艇沿着沙面缓缓地流去,岸上的景物开始变为模糊。”  ——《漢語大詞典》
斯 sī《國語辭典》

斯 [ sī ]

  1. 劈裂、析分。《说文解字·斤部》:「斯,析也。」《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庄子·则阳》:「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
  2. 距离。《列子·黄帝》:「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
  1. 此、这个、这里。用于文言文。如:「生于斯,长于斯。」、「斯人」、「以至于斯」。
  1. 则、就。用于文言文。《论语·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淮南子·本经》:「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
  1. 之、的。《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1. 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呢」。《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2. 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呵」、「啊」。《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3. 是。用于倒装句。《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1. 尽、都。《书经·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1.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斯从。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1.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2.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3.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4.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5.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1.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2. 連同。如:「和衣而眠」。
  1.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2.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1.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1.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1.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2.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1.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1. 之語音。

和 [ hú ]

  1.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1.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偶 ǒu《國語辭典》

偶 [ ǒu ]

  1. 用土、木、金属等材料雕塑的人像。如:「泥偶」、「木偶」。
  2. 同伴。《史记·卷九一·黥布传》:「迺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宋·苏轼〈凤翔八观诗·石鼓歌〉:「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3. 配偶。如:「怨偶」、「佳偶天成」。《红楼梦·第四回》:「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4. 姓。如明代有偶桓。
  1. 成双的。与「奇」相对。如:「二、四、六……都是偶数。」
  1. 碰巧、不是经常的。如:「偶遇」、「偶发」、「偶一为之」。
  2. 相对的。如:「偶坐」。《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1. 婚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如欲偶吾者,必先投诗,吾当自择。」
  2. 对等、匹敌。《抱朴子·外篇·钧世》:「诸硕儒高才之赏文者,咸以古诗三百未有足以偶二贤之所作也。」
景 jǐng/yǐng《國語辭典》

景 [ jǐng ]

  1. 日光。《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 时光。《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怀杂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3. 可供玩赏的形色。如:「风景」、「山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4. 情况、境遇。如:「晚景凄凉」。宋·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红楼梦·第四六回》:「率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始末原由,告诉与他。」
  5. 戏剧中因布幕不同而画分的段落。如:「第一幕第三景」。
  6.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景差。
  1. 仰慕。如:「景仰」。《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1. 大。《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朕嗣膺景业,傍求雅训,有一弘益,钦若令典。」

景 [ yǐng ]

  1. 物体的形影、阴影。《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同「影 」。
独游(獨游)dú yóu
亦作“ 独游 ”。
(1).独自游玩。《后汉书·桥玄传》:“ 玄 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执之……就 玄 求货, 玄 不与。” 唐 杜牧 《秋晚与人期游樊川不至》诗:“邀侣以官解,泛然成独游。”
(2).指独自出游者。 南唐 李中 《秋雨》诗:“疏篷谁断梦,荒径独游稀。”
(3).指隐逸避世,寄情山林。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跨世凌时,远蹈独游,瞻望往代,爰想遐踪。” 唐 皎然 《别山》诗:“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如何区中事,奈我林栖趣。”  ——《漢語大詞典》
欣慨 xīn kǎi
欣喜感慨。 晋 陶潜 《时运》诗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清 杜岕 《初明招集共拈吴字》诗:“过情欣慨集,亦感雁行孤。”  ——《漢語大詞典》
交心 jiāo xīn
(1).交集于心。 晋 陶潜 《时运》诗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2).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全部说出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农会今儿请大伙来开交心会,问问大伙的意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