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沧江(滄江)cāng jiāng
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南朝 梁 任昉 《赠郭桐庐》诗:“沧江路穷此,湍险方自兹。” 唐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诗:“ 子牟 恋魏闕,渔父爱沧江。” 明 张含 《己亥秋月寄杨升庵》诗:“比来消息风尘断,白首沧江学钓鱼。” 清 吴伟业 《毛子晋斋中读吴匏庵手抄宋谢翱西台恸哭记》诗:“ 子陵 留高臺,西面沧江緑。” ——《漢語大詞典》
晚 wǎn《國語辭典》
晚 [ wǎn ]
名- 黄昏、日落时分。《说文解字·日部》:「晚,莫也。」清·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
- 夜间。如:「晚间」、「昨晚」。《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著两把汗,当晚无事。」
- 对长辈的自称。如:「学晚」。《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极蒙台爱,恕治晚不能躬送了。」
- 将尽的。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诗:「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 继任的、后来的。如:「晚娘」。《淮南子·本经》:「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
- 迟。如:「相见恨晚」。《孔子家语·卷三·弟子行》:「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费 ( 費 ) fèi
费 [ fèi ]
- 用钱财:花~。消~。
- 用,消耗:~事。~时。~解。煞~苦心。
- 需用的钱财:~用。学~。
- 姓。
个侬(個儂,箇儂)gè nóng
这人;那人。 唐 韩偓 《赠渔者》诗:“个儂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 丁以布 《赠春航用白丁韵》:“ 西湖 洒遍伤春泪,何处缄封寄个儂。”
箇儂:犹渠侬。那个人或这个人。 隋炀帝 《嘲罗罗》诗:“箇儂无赖是横波,黛染隆颅簇小蛾。” 唐 韩偓 《赠渔者》诗:“箇儂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 宋 范成大 《馀杭初出陆》诗:“霜毛瘦骨犹千骑,少见行人似箇儂。”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永平道中》词:“椷书欲寄又还休,箇儂憔悴,禁得更添愁。” ——《漢語大詞典》
箇儂:犹渠侬。那个人或这个人。 隋炀帝 《嘲罗罗》诗:“箇儂无赖是横波,黛染隆颅簇小蛾。” 唐 韩偓 《赠渔者》诗:“箇儂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 宋 范成大 《馀杭初出陆》诗:“霜毛瘦骨犹千骑,少见行人似箇儂。”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永平道中》词:“椷书欲寄又还休,箇儂憔悴,禁得更添愁。” ——《漢語大詞典》
分付 fēn fù
(1).分别付与。《汉书·原涉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三国志·魏志·鲜卑传》:“ 比能 众逐彊盛,控弦十餘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皇帝闻奏,龙颜大悦,开库赐彫弓两张,寳箭两百隻,分付与二大臣。”
(2).交给。 唐 白居易 《题文集柜》诗:“身是 邓伯道 ,世无 王仲宣 ;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 尧王 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我将家缘家计,都分付与你两口儿,每月斋粮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华山 出家去也。”
(3).付托;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宋 杨恢 《祝英台近》词:“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送梁汾南行》词:“从此覊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4).嘱咐;命令。 唐 方干 《尚书新创敌楼》诗之二:“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遶謫仙。”《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发説话。’”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分付众将们,从今以后,昼夜须行五百里。”《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该匪遂将 嘉定 县城闭守,分付各店开张。”
(5).指交代;讲明。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这言语休着你爷知……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肯卖,但凭分付价钱,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浅顰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二:“深心未肯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7).处置;发落。 宋 石孝友 《卜算子》词:“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戚汉老 见了许多财物,心中欢喜,连声应道:‘这小事,但凭大郎分付。’” ——《漢語大詞典》
(2).交给。 唐 白居易 《题文集柜》诗:“身是 邓伯道 ,世无 王仲宣 ;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 尧王 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我将家缘家计,都分付与你两口儿,每月斋粮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华山 出家去也。”
(3).付托;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宋 杨恢 《祝英台近》词:“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送梁汾南行》词:“从此覊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4).嘱咐;命令。 唐 方干 《尚书新创敌楼》诗之二:“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遶謫仙。”《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发説话。’”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分付众将们,从今以后,昼夜须行五百里。”《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该匪遂将 嘉定 县城闭守,分付各店开张。”
(5).指交代;讲明。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这言语休着你爷知……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肯卖,但凭分付价钱,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浅顰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二:“深心未肯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7).处置;发落。 宋 石孝友 《卜算子》词:“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戚汉老 见了许多财物,心中欢喜,连声应道:‘这小事,但凭大郎分付。’” ——《漢語大詞典》
今夕 jīn xī
今晚;当晚。 晋 左思 《蜀都赋》:“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韩愈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诗:“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 郭沫若 《落叶》:“风雨潇潇着的今夕。” ——《漢語大詞典》
回肠(回腸,迴腸)huí cháng
(1).形容内心焦虑不安,仿佛肠子被牵转一样。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朝千悲而掩泣,夜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也。” 唐 杜甫 《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弔影 夔州 僻,回肠 杜曲 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争奈按不下九曲回肠,合不定一双业眼。”
(2).小肠的一部分,在空肠的下部,形状弯曲。盲肠长在它的下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 唐 张守节 正义:“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二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亦作“ 迴膓 ”。亦作“廻肠”。 1.形容歌舞、文章等十分感人。 唐 韩愈 《刘生》诗:“妖歌慢舞烂不收,倒心迴肠为青眸。”参见“ 迴肠盪气 ”。
(2).比喻愁苦、悲痛之情郁结于内,辗转不解。 唐 唐彦谦 《春阴》诗:“一寸迴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泪眼盈盈,眉头镇锁,九曲廻肠千缕。” 清 蒲松龄 《哭毕刺史》诗:“ 西州 门外迴膓絶,恨不将心似石顽。” 闻一多 《太阳吟》:“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3).小肠的一部分。上接空肠,下连盲肠,形状弯曲。《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大肠经文》:“迴肠当脐左,迴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漢語大詞典》
(2).小肠的一部分,在空肠的下部,形状弯曲。盲肠长在它的下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 唐 张守节 正义:“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二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亦作“ 迴膓 ”。亦作“廻肠”。 1.形容歌舞、文章等十分感人。 唐 韩愈 《刘生》诗:“妖歌慢舞烂不收,倒心迴肠为青眸。”参见“ 迴肠盪气 ”。
(2).比喻愁苦、悲痛之情郁结于内,辗转不解。 唐 唐彦谦 《春阴》诗:“一寸迴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泪眼盈盈,眉头镇锁,九曲廻肠千缕。” 清 蒲松龄 《哭毕刺史》诗:“ 西州 门外迴膓絶,恨不将心似石顽。” 闻一多 《太阳吟》:“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3).小肠的一部分。上接空肠,下连盲肠,形状弯曲。《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大肠经文》:“迴肠当脐左,迴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