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滟滪(灧澦)yàn yù
亦作“灩澦”。 即 滟滪堆 。 唐 张祜 《送曾黯游夔州》诗:“不远 夔州 路,层波 灧澦 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大抵峡路峻急,故曰:‘朝离 白帝 ,暮宿 江陵 。’四月、五月尤险,故曰:‘ 灩澦 大如马, 瞿唐 不可下; 灩澦 大如牛, 瞿唐 不可留; 灩澦 大如襆, 瞿唐 不可触。’” 肖华 《过三峡》诗:“ 滟滪 险礁锁铁关,‘朝着我来’免沉沦。”参见“ 灧澦堆 ”。 ——《漢語大詞典》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副-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 姓。如汉代有既良。
没 ( 沒 ) méi/mò《國語辭典》
- 「沒 」的異體字。
孤根 gū gēn
(1).独生的根。谓孤独无依或孤独无依者。 唐 张九龄 《叙怀》诗:“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唐 张九龄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诗:“孤根自靡託,量力况不任。”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府判庞醇之见寄》:“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 柳亚子 《三月廿一夜听罗迈部长报告时事有作》诗:“披肝沥胆谈团结,赢得孤根泪似麻。”
(2).独立的根基;独特的根底。 唐 杜甫 《滟滪》诗:“ 灧澦 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三:“沧江见底应无日,万丈孤根世不知。” 金一 《文学观》:“ 杜 之《典》, 马 之《考》,尤掌故海也。 郑樵 孤根,前无古人。” ——《漢語大詞典》
(2).独立的根基;独特的根底。 唐 杜甫 《滟滪》诗:“ 灧澦 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三:“沧江见底应无日,万丈孤根世不知。” 金一 《文学观》:“ 杜 之《典》, 马 之《考》,尤掌故海也。 郑樵 孤根,前无古人。” ——《漢語大詞典》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形-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西来(西来)
唐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二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唐 郎士元 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唐 胡曾 咏史诗 轵道 汉祖西来秉白旄,子婴宗庙委波涛。 ——《骈字类编》
唐 郎士元 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唐 胡曾 咏史诗 轵道 汉祖西来秉白旄,子婴宗庙委波涛。 ——《骈字类编》
水多
唐 杜甫 滟滪 滟滪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骈字类编》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名-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太阴(太陰)tài yīn
(1).指北方或北极。《淮南子·道应训》:“ 卢敖 游乎 北海 ,经乎 太阴 ,入乎 玄闕 ,至於 蒙轂 之上。” 高诱 注:“太阴,北方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邪絶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云:“太阴,北极。”
(2).指北方之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六壬有十二神将……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真武、大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
(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属水,主冬,太阴为北方,故亦指代冬季或水。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盛阳则来,太阴逝兮。”此指冬季。 唐 杜甫 《滟滪》诗:“灧澦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仇兆鳌 注引 朱瀚 云:“水即太阴也。”
(4).幽暗之所,地下。《云笈七籤》卷六二:“将父母遗体,埋於太阴,骨腐於螻蚁,岂不痛哉!” 宋 范成大 《丰都观》诗:“云有北阴神帝庭,太阴黑簿囚鬼灵。”
(5).指幽暗。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昭昭生於太阴,隆隆隐於至微,安知抑之非扬,舍之非用乎?”
(6).谓纯阴。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是故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北史·室韦传》:“冬月穴居,以避太阴之气。”《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神君曰:‘ 霍将军 体弱,吾欲以太阴精气补之。’”
(7).指阴湿,阴霾。《韩诗外传》卷五:“歛乎太阴而不湿,散乎太阳而不枯。” 唐 储光羲 《新丰道中作》诗:“太阴蔽皋陆,莫知晚与早。”
(8).谓月亮。 唐 杨炯 《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閶闔开兮凉风嫋。” 清 龚自珍 《叙嘉定七生》:“抱秋树之晨华,指太阴以宵盟。”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诗:“那昼间的太阳,夜间的太阴,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
(9).神话中指月神。《西游记》第九五回:“ 太阴 道:‘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是我 广寒宫 捣玄霜仙药之玉兔。’”
(10).指月宫。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吾乃 嫦娥 是也,本属太阴之主,浪传 后羿 之妻。”
(11).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寅,岁名摄提格,其雄为岁星。”《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太阴所居,不可背而可乡。” ——《漢語大詞典》
(2).指北方之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六壬有十二神将……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真武、大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
(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属水,主冬,太阴为北方,故亦指代冬季或水。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盛阳则来,太阴逝兮。”此指冬季。 唐 杜甫 《滟滪》诗:“灧澦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仇兆鳌 注引 朱瀚 云:“水即太阴也。”
(4).幽暗之所,地下。《云笈七籤》卷六二:“将父母遗体,埋於太阴,骨腐於螻蚁,岂不痛哉!” 宋 范成大 《丰都观》诗:“云有北阴神帝庭,太阴黑簿囚鬼灵。”
(5).指幽暗。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昭昭生於太阴,隆隆隐於至微,安知抑之非扬,舍之非用乎?”
(6).谓纯阴。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是故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北史·室韦传》:“冬月穴居,以避太阴之气。”《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神君曰:‘ 霍将军 体弱,吾欲以太阴精气补之。’”
(7).指阴湿,阴霾。《韩诗外传》卷五:“歛乎太阴而不湿,散乎太阳而不枯。” 唐 储光羲 《新丰道中作》诗:“太阴蔽皋陆,莫知晚与早。”
(8).谓月亮。 唐 杨炯 《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閶闔开兮凉风嫋。” 清 龚自珍 《叙嘉定七生》:“抱秋树之晨华,指太阴以宵盟。”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诗:“那昼间的太阳,夜间的太阴,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
(9).神话中指月神。《西游记》第九五回:“ 太阴 道:‘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是我 广寒宫 捣玄霜仙药之玉兔。’”
(10).指月宫。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吾乃 嫦娥 是也,本属太阴之主,浪传 后羿 之妻。”
(11).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寅,岁名摄提格,其雄为岁星。”《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太阴所居,不可背而可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