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姜夔宋代〕《石湖仙·松江烟浦

松江烟浦。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浮云安在,我自爱、绿香红舞。容与。看世间、几度今古。卢沟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见说胡儿,也学纶巾敧雨。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闲好语。明年定在槐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信石鸱夷翩然引去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信石 xìn shí
砒石的别称。制剧毒药砒毒霜的原料,以产于 信州 (即今 江西 上饶县 一带)而得名。亦借称砒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 信州 ,故人呼为信石。”  ——《漢語大詞典》
湖 hú《國語辭典》

湖 [ hú ]

  1. 被陆地包围,汇集大水的地方。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三江五湖」。
  2. 姓。如宋代有湖沐。
仙 xiān《國語辭典》

仙 [ xiān ]

  1. 經修煉後長生不老、超脫塵俗的人。如:「神仙」、「八仙過海」、「修道成仙」。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2. 性情或行為超凡不俗的人。如:「詩仙」、「劍仙」。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3. 姓。如宋代有仙源明。
  1. 神仙的、仙人的。如:「仙宮」、「仙居」、「仙丹」。《文選·張衡·西京賦》:「含利颬颬,化為仙車。」
  2. 輕飄、輕盈。《文選·何敬祖·雜詩》:「心虛體自輕,飄颻若仙步。」唐·杜甫〈覽鏡呈柏中丞〉詩:「起晚堪從事,行遲更覺仙。」
  3. 超俗不凡。如:「仙容」、「仙品」、「仙才」。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1. 稱死的婉辭。如:「仙化」、「仙去」、「仙逝」。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鸱夷(鴟夷)chī yí
(1).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 ,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 。 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
(2).借指 春秋 吴 伍员 。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二:“ 鉤弋 死 云阳 , 鴟夷 弃江沙。”
(3).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 《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 宋 司马光 《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 清 陈维嵩 《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赋此词》:“看鴟夷扑满,磊磊邱樊。”一本作“ 鴟彝 ”。
(4).即 鸱夷子皮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西子 下 姑苏 ,一軻逐 鴟夷 。” 冯集梧 注:“《史记·货殖传》: 范蠡 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欲酹 鴟夷 、 西子 ,未辨当年功业,空繫五湖船。” 郁达夫 《留别》诗之二:“ 鴟夷 应笑先生拙,难买轻舟泛五湖。”参见“ 鴟夷子皮 ”。
(5).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漢語大詞典》
翩然 piān rán
(1).相反貌。《诗·小雅·角弓》“騂騂角弓,翩其反矣” 毛 传:“不善紲檠巧用,则翩然而反。” 孔颖达 疏:“若不善置紲檠而巧用之,则翩然而其体反戾矣。” 清 龚自珍 《反〈祈招〉序》:“尝以暇日读《祈昭》之诗,翩然反之,作诗二章,以貽后之自桎梏者。”
(2).飞貌。 宋 王安石 《送丁廓秀才》诗之一:“好去翩然 丁令威 ,昔人且在不应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转眼化为鸚鵡,翩然逝矣。” 杨朔 《印度情思》:“天空里果然出现两只鸟,盘旋几圈,随后有一只翩然落到岩石上。”
(3).轻疾貌。 唐 韩愈 《杂诗》:“翩然下大荒,被髮骑騏驎。” 宋 刘过 《贺新郎·游西湖》词:“一舸乘风翩然去,避鱼龙,不见波声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言次,女已翩然入,拜伏地下。”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翩然走入,急到 徐夫人 面前,将地上翡翠扇子拾起。”
(4).潇洒貌。 明 方孝孺 《题宋仲珩草书自作诗》:“诗与书皆翩然有尘外意,诚希世奇玩也。” 明 李东阳 《兆兄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翩然上马去,似有壮士襟。”  ——《漢語大詞典》
引去 yǐn qù
(1).离去;引退。《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居岁餘,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二事》:“教官大窘,引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一旦宦达矣,名溢於朝,禄丰於室,又相率引去以为高。”
(2).谓引兵退去。《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布 众退。会日暮, 太祖 乃得引去。”《新唐书·突厥传上》:“ 李靖 与战 灵州 ,虏引去。”《元史·太祖纪》:“ 遮别 攻 东京 不拔,即引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