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翁仲不解语,纲鸟时时鸣。

姜夔宋代〕《春日书怀四首

春云驿路暗,游了眇归程。
永怀故山下,风雨悲柏庭。
翁仲不解语,纲鸟时时鸣。
人家插垂柳,客里又清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翁仲不解时时

翁仲 wēng zhòng
传说 秦始皇 初兼天下,有长人见于 临洮 ,其长五丈,足迹六尺,仿写其形,铸金人以象之,称为“翁仲”。见《淮南子·氾论训》 高诱 注。后遂称铜像或石像为“翁仲”。《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景初 元年十二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大发铜,铸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於司马门外。” 唐 柳宗元 《衡阳赠别梦得》诗:“ 伏波 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中。” 宋 陈师道 《送杜侍御纯陕西转运》诗:“向来此地几送迎,草间翁仲口不瘖。”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陵墓·武肃王墓》:“华表一对,石马石羊石虎俱全,石翁仲两对,石将军一对,享堂五楹。”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她并不变动她的深思的姿态,也一声儿不响,活像一尊无感情无知觉的墓前的翁仲。”  ——《漢語大詞典》
不解 bù jiě
(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汉 枚乘 《七发》:“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柳青 《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哔叽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 余开选 《狮子》:“‘你要干啥?’ 王天明 不解地问。”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4. 说:细~。低~。
语 [ yù ]
  1. 告诉:不以~人。
纲 ( 綱 ) gāng
纲 [ gāng ]
  1. 提网的总绳。
  2. 事物的关键部分:大~。~领。~目。~要(➊提纲;➋概要)。
  3.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生辰~。
  4. 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生物学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纲”,“纲”以下再分为“”)。
  5. 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纪。~常(“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朝(cháo )~(统治集团内部应遵守的法纪)。
鸟 ( 鳥 ) niǎo
鸟 [ niǎo ]
     ◎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类。候~。益~。~语花香。
时时(時時)shí shí
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漢語大詞典》
鸣 ( 鳴 ) míng
鸣 [ míng ]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