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宝构沈沈夕雾迷,儒林俊老出分麾。

宋庠宋代〕《送龙图燕待制出守梓潼

宝构沈沈夕雾迷,儒林俊老出分麾。
中天秘牒河龙负,上路鸣铙笮马驰。
香袭宠鞶惊放兽,野连丰芋蔽蹲鸱。
潼江肯学淮阳卧,仙液真腴壮寿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宝构沈沈夕雾儒林俊老出分

宝构(寶構)bǎo gòu
壮丽的建筑物。 宋 王安石 《上元从驾集禧观》诗:“宝构中开移玉座,华灯错出映垂绅。”  ——《漢語大詞典》
沈沈
亦作“沉沉”。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
夕雾(夕雾)
唐 陈叔达 后渚置酒 寒沙满曲浦,夕雾上邪溪。  ——《骈字类编》
迷 mí《國語辭典》

迷 [ mí ]

  1. 困惑、惑乱。如:「财迷心窍」。《易经·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
  2. 媚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
  3. 分不清方向。如:「迷路」。《左传·哀公二年》:「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
  4. 沉醉、陶醉。如:「著迷」、「入迷」、「沉迷」。
  1. 分辨不清、令人困惑的。如:「迷途」、「迷宫」。
  2. 心中昏乱、意识模糊。如:「意乱情迷」。
  1. 心醉于某种事物的人。如:「影迷」、「球迷」、「歌迷」。
儒林 rú lín
(1).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儒林列传》。 张守节 正义引 姚承 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汉书·杜周传赞》:“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 颜师古 注:“儒林, 贡 、 薛 、 韦 、 匡 之辈。”《后汉书·儒林传序》:“今但録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孔丛子·执节》:“寡人闻 孔子 之世,自 正考甫 以来,儒林相继。”
(2).泛指儒生、读书人。《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及 文帝 践祚”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 王闿运 《皇授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明有功贡,以劝儒林。”
(3).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旧唐书·韩愈传》:“而 独孤及 、 梁肃 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宋 苏轼 《答乔舍人启》:“伏惟某官,名重儒林,才为国器。”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侍郎有《籜石斋集》五十卷行世,其画尤为儒林珍贵。”
(4).指儒家著作。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既游精於万机,探幽洞深;復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5).指儒家经学。 清 钱谦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儒林道学,分为两科,儒林未可以盖道学。” 高燮 《索黄宾虹治印先寄以诗》:“乃以空论相操戈,儒林道学遂分科。”
(6).指学官。《南史·孝义传上·朱文济》:“自卖以葬母,太守 谢蘥 命为儒林,不就。”  ——《漢語大詞典》
俊老 jùn lǎo
才智杰出的老人。 宋 王安石 《题致政孙学士归来亭》诗:“明时俊老心无异,故里高门子有才。”  ——《漢語大詞典》
出分 chū fēn
富有人家分一些财产给儿子,使其自立门户。《资治通鉴·汉文帝六年》:“ 秦 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清 方苞 《仁和汤氏义田记》:“自 秦 人子壮出分,后世沿以为俗;期之兄弟,能不异居与财者,鲜矣。”  ——《漢語大詞典》
麾 huī《國語辭典》

麾 [ huī ]

  1. 用来指挥的旗帜。《周礼·春官·巾车》:「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南史·卷六·梁武帝纪上》:「望麾而进,听鼓而动。」
  1. 指挥。《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三国演义·第一回》:「左右两军齐出,玄德麾军回身复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