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海客 hǎi kè
(1).谓航海者。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宋史·方技传下·僧志言》:“海客遇风且没,见僧操絚引舶而济。” 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人饮》诗:“常闻海客谈,异説十七八。”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圣者》:“ 爱牟 听着海客的瀛谈。”
(2).指海商。 唐 李白 《估客乐》诗:“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宋 梅尧臣 《送杨叔恬应北京辟》诗:“子于文字实广博,海客谩估珠盈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玛宝哈 ﹞专一与海客兑换珍宝货物,不知有多少万数本钱。”
(3).浪迹四海者。谓走江湖的人。 唐 张固 《幽闲鼓吹》:“丞相 牛僧孺 应举时,知 于頔 相奇俊,特诣 襄阳 求知。住数日,两见,以海客遇之, 牛公 怒而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道士能豪饮。 徐 见其衣服垢敝,颇偃蹇,不甚为礼; 韩 亦海客遇之。” ——《漢語大詞典》
(2).指海商。 唐 李白 《估客乐》诗:“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宋 梅尧臣 《送杨叔恬应北京辟》诗:“子于文字实广博,海客谩估珠盈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玛宝哈 ﹞专一与海客兑换珍宝货物,不知有多少万数本钱。”
(3).浪迹四海者。谓走江湖的人。 唐 张固 《幽闲鼓吹》:“丞相 牛僧孺 应举时,知 于頔 相奇俊,特诣 襄阳 求知。住数日,两见,以海客遇之, 牛公 怒而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道士能豪饮。 徐 见其衣服垢敝,颇偃蹇,不甚为礼; 韩 亦海客遇之。” ——《漢語大詞典》
园林(園林)yuán lín
(1).种植花木,兼有亭阁设施,以供人游赏休息的场所。 晋 张翰 《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 唐 贾岛 《郊居即事》诗:“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明 刘基 《春雨三绝句》之一:“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清 吴伟业 《晚眺》诗:“原庙寒泉里,园林秋草旁。”
(2).指故乡。《元诗纪事》卷三四引 元 僧 实 《竹深处》诗:“宦游十载天南北,犹想园林思不忘。” 清 顾炎武 《秋雨》诗:“流转三数年,不得归园林。” ——《漢語大詞典》
(2).指故乡。《元诗纪事》卷三四引 元 僧 实 《竹深处》诗:“宦游十载天南北,犹想园林思不忘。” 清 顾炎武 《秋雨》诗:“流转三数年,不得归园林。” ——《漢語大詞典》
珠树(珠樹)zhū shù
(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山海经·海内西经》:“ 开明 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淮南子·墬形训》:“掘 昆仑 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 唐 黄滔 《寄同年崔学士》诗:“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 明 杨慎 《山茶花》诗:“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臺。”
(2).树的美称。 唐 李白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宋 文彦博 《春晓》诗:“锦幃人未起,珠树鹊先惊。” 元 杨维桢 《钟山》诗:“云护 金陵 龙虎壮,月明珠树凤凰栖。” 明 何景明 《画鹤赋》:“闻玉笛之我招,绕珠树而相倚。”
(3).喻积雪之树。 唐 王初 《望雪》诗:“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唐 王初 《雪霁》诗:“崑玉楼臺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4).喻俊才。 宋 陈与义 《次韵光化宋唐年主簿见寄》之一:“梦中犹得攀珠树,别后能忘倒玉山。”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有甥贤似舅,才藻更非常;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漢語大詞典》
(2).树的美称。 唐 李白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宋 文彦博 《春晓》诗:“锦幃人未起,珠树鹊先惊。” 元 杨维桢 《钟山》诗:“云护 金陵 龙虎壮,月明珠树凤凰栖。” 明 何景明 《画鹤赋》:“闻玉笛之我招,绕珠树而相倚。”
(3).喻积雪之树。 唐 王初 《望雪》诗:“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唐 王初 《雪霁》诗:“崑玉楼臺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4).喻俊才。 宋 陈与义 《次韵光化宋唐年主簿见寄》之一:“梦中犹得攀珠树,别后能忘倒玉山。”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有甥贤似舅,才藻更非常;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漢語大詞典》
木 mù《國語辭典》
木 [ mù ]
名- 树、木本植物的通称。如:「草木」、「树木」、「花木扶疏」。
- 木材。如:「朽木不可雕」、「棺木」、「寿木」。《书经·说命上》:「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从谏则圣。』」
- 棺材。如:「行将就木」。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木星的简称。
- 姓。如晋朝有木华。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用木材制成的。如:「木椅」、「木屋」。
- 性情朴实。如:「刚毅木讷」。《新五代史·卷二二·梁臣传·牛存节传》:「存节为人木彊忠谨,太祖爱之。」
- 没有知觉的。如:「麻木」。
- 呆笨的。如:「钝头木脑」。
- 失去知觉、感觉。《红楼梦·第一○回》:「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
水仙(水僊)shuǐ xiān
亦作“ 水僊 ”。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谓之‘水仙’。”
(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絶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琖银臺。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黄而金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水仙》。 ——《漢語大詞典》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谓之‘水仙’。”
(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絶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琖银臺。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黄而金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水仙》。 ——《漢語大詞典》
宾从(賓從)bīn zòng
亦作“賔从”。
(1).宾客的随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车马有所,宾从有代。”
(2).宾客和随从。 晋 张华 《轻薄篇》:“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 明 高启 《送沉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诗:“重臣分 陕 去臺端,賔从威仪尽 汉 官。” 明 唐顺之 《吴氏石亭埠新阡记》:“及公之卒也,则遂葬乎其中,而宾从戚友尝从公游者,於是又以送公之葬而至焉。” 景耀月 《长歌行》:“含意欲伸行且留,宾从杂遝多等儔。”
(3).服从;归顺。《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轩辕 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梁书·杨公则传》:“ 公则 东下, 湘 部诸郡多未宾从。”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今 广州 宾从,诸郡牧守,初到任,下檐皆有油画枹木履也。”
(4).相从;随行。 三国 魏 曹植 《离思赋》:“在肇秋之嘉月,将曜师而西旗。余抱疾以宾从,扶衡軫而不怡。” 元 胡祗遹 《木兰花慢·庆翰长八十》词:“投壶雅歌文会,尽百杯、春色醉仙桃。好为昇平强健,宾从东 岱 南郊。” ——《漢語大詞典》
(1).宾客的随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车马有所,宾从有代。”
(2).宾客和随从。 晋 张华 《轻薄篇》:“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 明 高启 《送沉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诗:“重臣分 陕 去臺端,賔从威仪尽 汉 官。” 明 唐顺之 《吴氏石亭埠新阡记》:“及公之卒也,则遂葬乎其中,而宾从戚友尝从公游者,於是又以送公之葬而至焉。” 景耀月 《长歌行》:“含意欲伸行且留,宾从杂遝多等儔。”
(3).服从;归顺。《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轩辕 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梁书·杨公则传》:“ 公则 东下, 湘 部诸郡多未宾从。”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今 广州 宾从,诸郡牧守,初到任,下檐皆有油画枹木履也。”
(4).相从;随行。 三国 魏 曹植 《离思赋》:“在肇秋之嘉月,将曜师而西旗。余抱疾以宾从,扶衡軫而不怡。” 元 胡祗遹 《木兰花慢·庆翰长八十》词:“投壶雅歌文会,尽百杯、春色醉仙桃。好为昇平强健,宾从东 岱 南郊。” ——《漢語大詞典》
玉簪 yù zān
亦作“ 玉篸 ”。
(1).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韩非子·内储说上》:“ 周 主亡玉簪,令吏求之。”《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过 李夫人 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明 李爱山 《南珍珠马·闺情》套曲:“响噹噹菱花镜碎玉簪折。”
(2).借指美人。 清 陈维嵩 《中兴乐·秋夜》词:“分明有箇玉簪,花底暗舀新凉。”
(3).比喻山峰。语出 唐 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宋 范成大 《赠赵廉州》:“少待佳晴看山去,玉篸高插翠云丛。”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远目,戏愁供恨,玉簪螺髻。”
(4).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卵形或心脏形。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秋季开花,色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栽培供观赏。 宋 陆游 《园中观草木有感》诗:“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玉簪》:“玉簪处处人家栽为花草……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出花朵十数枚,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但现在,只有蜷伏在 太湖 石脚的玉簪,挺着洁白的翎管。” ——《漢語大詞典》
(1).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韩非子·内储说上》:“ 周 主亡玉簪,令吏求之。”《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过 李夫人 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明 李爱山 《南珍珠马·闺情》套曲:“响噹噹菱花镜碎玉簪折。”
(2).借指美人。 清 陈维嵩 《中兴乐·秋夜》词:“分明有箇玉簪,花底暗舀新凉。”
(3).比喻山峰。语出 唐 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宋 范成大 《赠赵廉州》:“少待佳晴看山去,玉篸高插翠云丛。”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远目,戏愁供恨,玉簪螺髻。”
(4).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卵形或心脏形。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秋季开花,色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栽培供观赏。 宋 陆游 《园中观草木有感》诗:“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玉簪》:“玉簪处处人家栽为花草……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出花朵十数枚,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但现在,只有蜷伏在 太湖 石脚的玉簪,挺着洁白的翎管。” ——《漢語大詞典》
裳 cháng/shang《國語辭典》
裳 [ cháng ]
名- 古代下身穿的衣服称为「裳」。即裙子。《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汉·毛亨·传:「上曰衣,下曰裳。」
裳 [ shāng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