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古来(古來)gǔ lái
自古以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古来此娱,书籍未见。” 唐 王翰 《凉州词》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金塘 玉环 诸山膏腴几万顷,皆是古来居民置乡之处。”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古来许多人谈过了,将来要谈的人也将无穷无尽。” ——《漢語大詞典》
建 jiàn《國語辭典》
建 [ jiàn ]
动- 成立、树立、设置。如:「建功」、「建业」、「建校」、「建国」。唐·柳宗元〈封建论〉:「予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
- 兴工制造。如:「建屋」、「建桥」。《文选·张衡·东京赋》:「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
- 封立、封赐。《诗经·鲁颂·閟宫》:「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
- 提出意见。如:「建议」。《汉书·卷五一·邹阳传》:「爰盎等皆建以为不可。」《隋书·卷五六·张衡传》:「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 姓。如汉代有建公。
大厦 dà shà
(1).高大的房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 宋 苏轼 《谢兼侍读表》:“大厦既构,尚求一木之支。” 明 杜浚 《肥水先生忽有居》诗:“新栽竹始开三径,大厦人先庇万间。”
(2).今亦用作高楼之名。如:上海大厦。 ——《漢語大詞典》
(2).今亦用作高楼之名。如:上海大厦。 ——《漢語大詞典》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贵 ( 貴 ) guì
贵 [ guì ]
- 价钱高,与“贱”相对:~贱(a.价格的高低;b.指人的地位高低;c.方言,无论如何)。春雨~如油。
- 指地位高:~族。~戚。~望(尊贵的门第和声望)。
-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国。~庚(请问别人年龄)。~姓。~干(gàn )(问人要做什么)。
- 特别好的,重要的:~重(zhòng )。珍~。尊~。民为~。
- 值得看重,重视:可~。
- 指中国贵州省:云~高原。
- 姓。
楹桷 yíng jué
柱与椽。 唐 杜甫 《往在》诗:“车驾既云还,楹桷歘穹崇。”《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宋 高宗 建炎 间, 金 人寇 江 左,欲焚燬宫殿。俄而水自楹桷喷出,火不能烧。” ——《漢語大詞典》
崇 chóng《國語辭典》
崇 [ chóng ]
形- 高峻的。如:「崇高」、「崇山峻嶺」。《紅樓夢·第一○二回》:「以致崇樓高閣,瓊館瑤臺,皆為禽獸所棲。」
- 尊敬、尊重。《左傳·僖公七年》:「且夫合諸侯,以崇德也。」《禮記·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 重視、崇尚。如:「崇尚」。漢·桓寬《鹽鐵論·非鞅》:「崇利而簡義,高力而尚功。」
- 德高位尊的人。《左傳·宣公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 姓。如唐代有崇穎。
- 表示整個、一段時間的終了。參見「崇朝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