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憧虽可惭,盼盼实所安。
我行如辘轳,西上复东下。
触热泝江船,迎霜归越舍。
齐山至禹穴,百六十长亭。
江头矶上叟,嗤我太营营。
朝见上江来,暮见下江去。
君为何物官,拜罢乃尔遽。
语叟且勿嗤,我本寒乡士。
三年饕汉粟,中秘仍太史。
为亲乞左官,得贰江南州。
人淳土物美,官暇餐钱优。
心欢亲意足,家喜朋戚贺。
犯炎束去担,凌涨理征柂。
心力困奔走,性命脱痁痎。
及郊始相庆,有命从天来。
天恩一何厚,别驾升太守。
州名太府尊,地望潜潘旧。
父母爱则深,未谅赤子心。
公荣私养迫,外美内愁浸。
问戌当几时,列宿两经天。
问去当几程,更西行五千。
荆南居其中,此去犹百舍。
回橹指东越,半月可休驾。
瓜时幸未忙,况有婚会急。
女弟归越人,季秋迨其吉。
半月易为费,婚会难可违。
不辞一月内,两过钓鱼矶。
憧憧虽可惭,盼盼实所安。
再三谢渔父,从此事纶竿。
触热泝江船,迎霜归越舍。
齐山至禹穴,百六十长亭。
江头矶上叟,嗤我太营营。
朝见上江来,暮见下江去。
君为何物官,拜罢乃尔遽。
语叟且勿嗤,我本寒乡士。
三年饕汉粟,中秘仍太史。
为亲乞左官,得贰江南州。
人淳土物美,官暇餐钱优。
心欢亲意足,家喜朋戚贺。
犯炎束去担,凌涨理征柂。
心力困奔走,性命脱痁痎。
及郊始相庆,有命从天来。
天恩一何厚,别驾升太守。
州名太府尊,地望潜潘旧。
父母爱则深,未谅赤子心。
公荣私养迫,外美内愁浸。
问戌当几时,列宿两经天。
问去当几程,更西行五千。
荆南居其中,此去犹百舍。
回橹指东越,半月可休驾。
瓜时幸未忙,况有婚会急。
女弟归越人,季秋迨其吉。
半月易为费,婚会难可违。
不辞一月内,两过钓鱼矶。
憧憧虽可惭,盼盼实所安。
再三谢渔父,从此事纶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憧憧 chōng chōng
(1).往来不绝貌。《易·咸》:“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陆德明 释文引 王肃 曰:“憧憧,往来不絶貌。” 唐 张九龄 《唐崔君神道碑》:“縉绅景慕,憧憧往来,徙宅就居,投刺成市,若众流之赴壑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挝关入,见楼舍华好,婢僕辈往来憧憧。” 唐 柳宗元 《伊尹五就桀赞》:“不然, 汤 桀 之辨,一恒人尽之矣,又奚以憧憧圣人之足观乎?”
(2).心不定貌。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方今为天下腹居郡,诸侯并臻,中外未然,心憧憧若涉大川,遭风而未薄。” 清 曹寅 《哭东山修撰》诗:“戚戚意如失,憧憧心孔悲。”
(3).摇曳不定貌。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光武 起,过旧庐,见气憧憧上属於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輒见窗影憧憧,似有人窃听之。” 萧三 《南京路上》诗:“墙儿入梦,影儿憧憧。”
憨愚无知貌。《战国策·赵策三》:“今王憧憧,乃輦 建信 以与强 秦 角逐,臣恐 秦 折王之輢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妾若小童,憧憧然无所知。” ——《漢語大詞典》
(2).心不定貌。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方今为天下腹居郡,诸侯并臻,中外未然,心憧憧若涉大川,遭风而未薄。” 清 曹寅 《哭东山修撰》诗:“戚戚意如失,憧憧心孔悲。”
(3).摇曳不定貌。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光武 起,过旧庐,见气憧憧上属於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輒见窗影憧憧,似有人窃听之。” 萧三 《南京路上》诗:“墙儿入梦,影儿憧憧。”
憨愚无知貌。《战国策·赵策三》:“今王憧憧,乃輦 建信 以与强 秦 角逐,臣恐 秦 折王之輢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妾若小童,憧憧然无所知。” ——《漢語大詞典》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动-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 美好的。如:「可人儿」。
-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 参见「可汗 」条。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盼盼 pàn pàn
(1).急切盼望貌。 宋 文天祥 《议纠合两淮复兴》诗序:“予既遗书,盼盼焉望报。”
(2). 唐 代 徐州 妓 关盼盼 。 贞元 中, 张建封 纳为妾。 建封 死后,楼居十五年不嫁。后因 白居易 赠诗中有“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之句,遂感愤不食而死。 清 汪立名 著《白香山年谱》,考定纳 盼盼 为妾者,非 建封 ,乃其子 愔 。《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 小小 ( 苏小小 )真能謔, 盼盼 最解诗。” ——《漢語大詞典》
(2). 唐 代 徐州 妓 关盼盼 。 贞元 中, 张建封 纳为妾。 建封 死后,楼居十五年不嫁。后因 白居易 赠诗中有“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之句,遂感愤不食而死。 清 汪立名 著《白香山年谱》,考定纳 盼盼 为妾者,非 建封 ,乃其子 愔 。《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 小小 ( 苏小小 )真能謔, 盼盼 最解诗。” ——《漢語大詞典》
实 ( 實 ) shí
实 [ shí ]
- 充满:~心。充~。虚~。
-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
-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
- 富足:殷~。富~。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