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已复归蒿莪。官书廿四考,

项安世宋代〕《题张药局退岩四十韵四十韵

大家習贵久,亦复阅俭多。
所習已厌饫,所阅方尤讹。
食厌如食蜡,避尤如避戈。
谁能饱更饭,胀洩自生疴。
此理大可见,判若黝与皤。
所以张公子,悠然愿岩阿。
退翁闻之喜,何必驾六骡。
但醉皆胜醒,但寝皆胜讹。
晏起胜早朝,徐行胜前呵。
筇以当鱼须,褐以当羔紽。
葛,巾以当帻,
草屩以当靴。岩头有棕楠,
岩下有薜萝。东有百亩园,
西有十里荷。香迳可游屐,
石步可椽牁。俯乐庄生鱼,
仰眄渊明柯。行攀女儿柳,
占坐老翁莎。月出竹效舞,
风来松献哦。天清扫木叶,
雨润移花窠。身閒少讥誉,
气静无昏瘥。居然胜赵孟,
奚用封萧酂。菓大多采摘,
兽肥多网罗。得鱼多用铒,
得雉多用囮。但与懒著若窭人子,
血眦争么麽。君家长安市,
日见风雨波。推辀识羊肠,
折柂谙盘涡。岂若远郊氓,
冥行触机碆。两轮日夜走,
两磑日夜磨。端能几裘葛,
已复归蒿莪。官书廿四考,
禄取三百禾。等是息中马,
误为灯上娥。君其莫蹭蹬,
我已太婆娑。退歌止于此,
公子意如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复归官书廿四考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复归(復歸)fù guī
(1).谓去国者归国复位。《左传·成公十八年》:“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復其位曰復归。” 孔颖达 疏:“本无位曰入,本有位曰復归。”《书·太甲序》:“ 太甲 既立,不明。 伊尹 放诸 桐 ,三年,復归于 亳 。”
(2).回复;返回。《老子》:“绳绳不可名,復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是 都介涅夫 给创立出来的名目,指不信神,不信宗教,否定一切传统和权威,要复归那出于自由意志的生活的人物而言。”  ——《漢語大詞典》
蒿 hāo《國語辭典》

蒿 [ hāo ]

  1. 菊科艾属植物的通称。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青蒿、白蒿等数种。《尔雅·释草》:「蘩之丑,秋为蒿。」晋·郭璞·注:「丑,类也。春秋各有种名,至秋老成,皆通呼为蒿。」
  1. 消失、消耗。《国语·楚语上》:「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也。」三国吴·韦昭·注:「蒿,耗也。」通「耗」。
  1. 气体蒸出的样子。《礼记·祭义》:「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萋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汉·郑玄·注:「蒿,谓气烝出貌也。」
莪 é《國語辭典》

莪 [ é ]

  1. 植物名。即莪蒿。石竹科王不留行属,多年生草本。叶对生,呈披针形,五、六月开黄绿色花。果实为蒴果,嫩叶可食。原产于欧洲,我国北部及日本亦有栽培。
官书(官書)guān shū
(1).官府的文书。《周礼·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 宋 陆游 《纵笔》诗:“归从册府犹披卷,了却官书更赋诗。”《冷庐杂识·小琅玕山馆诗》引 清 严比玉 《到家日作》诗:“只愁一纸官书促,容易归山又出山。”
(2).官府收藏、编撰或刊行的书籍。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阳城 ﹞好学,贫不能得书,乃求入 集贤 为书写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经六年,遂无所不通。”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会有詔纂修《元史》,东南名士,一时皆集,復命充总裁,官书成,入翰林为学士。”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附复廖钰夫尚书魏和斋山长书》:“且《通志》为合省官书,必应合通省官绅之力以成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然《三国》《水滸》, 嘉靖 中有都察院刻本,世人视若官书,故得见收。”  ——《漢語大詞典》
廿 niàn《國語辭典》

廿 [ niàn ]

  1. 二十。秦·李斯〈泰山刻石〉:「皇帝臨立,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廿有六年。」唐·杜甫〈客堂〉詩:「舊疾廿載來,衰年得無足。」
四考
唐 刘商 题刘偃庄 门前种稻三回熟,县里官人四考归。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