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不经(不經)bù jīng
(1).不合常法。《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寧失不经。” 蔡沉 集传:“圣人之法有尽而心则无穷,故其用刑行赏,或有所疑,则常屈法以申恩。”
(2).谓不见於经典,没有根据。《汉书·司马迁传赞》:“ 唐 、 虞 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 黄帝 、 顓頊 之事未可明也。” 颜师古 注:“非经典所説。”《魏书·礼志四》:“尚书以礼式不经,请访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或谓《礼记》皆 汉 儒傅会之説,语多不经,不必深辩。”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餘万言,其语閎大不经。”《后汉书·郭太传》:“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词不经,又类卜相之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今祭器中画雷,有作鬼神伐鼓之象,此甚不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女好饮善谈,称神语怪,言多不经。” 孙犁 《秀露集·画的梦》:“我听来,他这些说法,有些不经,也就没有去尝试。”
(4).不禁;禁受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这人家不经折的。” 谌容 《独自怎生得黑》:“为什么这么早就生暖气?而且把温度搞得这么高?怕我们这些老头子不经冻。” ——《漢語大詞典》
(2).谓不见於经典,没有根据。《汉书·司马迁传赞》:“ 唐 、 虞 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 黄帝 、 顓頊 之事未可明也。” 颜师古 注:“非经典所説。”《魏书·礼志四》:“尚书以礼式不经,请访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或谓《礼记》皆 汉 儒傅会之説,语多不经,不必深辩。”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餘万言,其语閎大不经。”《后汉书·郭太传》:“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词不经,又类卜相之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今祭器中画雷,有作鬼神伐鼓之象,此甚不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女好饮善谈,称神语怪,言多不经。” 孙犁 《秀露集·画的梦》:“我听来,他这些说法,有些不经,也就没有去尝试。”
(4).不禁;禁受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这人家不经折的。” 谌容 《独自怎生得黑》:“为什么这么早就生暖气?而且把温度搞得这么高?怕我们这些老头子不经冻。” ——《漢語大詞典》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名-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 參見「身毒 」條。
出处(出處)chū chù
(1).谓出仕和隐退。 汉 蔡邕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 唐 韩愈 《与崔群书》:“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臺邪!”《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萧何 治狱为 秦 吏, 韩信 曾官执戟郎。蠖屈龙腾皆运会,男儿出处又何常。”
(2).行进和静止。 宋 梅尧臣 《翠羽辞》:“ 秦 女乘鸞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妆金缕。郎家主妇爱且怜,繫向裙腰同出处。” 宋 陆游 《雨复作自近村归》诗:“可怜鳩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1).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魏书·儒林传·李业兴》:“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以怪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晋 张望 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法》:“作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填满方好。出处纔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编,是圣人说的,有出处。”
(2).源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徐广 《史记音义》曰:‘ 黽 或作 彭 , 穀水 出处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见出处。”
(3).产地;来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人》:“有术人携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买了几件鼻烟壶、手鐲之类,又买了一掛朝珠,还的价钱,实在内行;批评东西的毛病,説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许地山 《美底牢狱》:“我想所有美丽的东西,只能让它们散布在各处,我们只能在它们底出处爱它们。”
(4).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静下来,慢搭搭地说:‘可是,去,也有好处,将来有了个出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 ——《漢語大詞典》
(2).行进和静止。 宋 梅尧臣 《翠羽辞》:“ 秦 女乘鸞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妆金缕。郎家主妇爱且怜,繫向裙腰同出处。” 宋 陆游 《雨复作自近村归》诗:“可怜鳩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1).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魏书·儒林传·李业兴》:“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以怪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晋 张望 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法》:“作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填满方好。出处纔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编,是圣人说的,有出处。”
(2).源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徐广 《史记音义》曰:‘ 黽 或作 彭 , 穀水 出处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见出处。”
(3).产地;来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人》:“有术人携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买了几件鼻烟壶、手鐲之类,又买了一掛朝珠,还的价钱,实在内行;批评东西的毛病,説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许地山 《美底牢狱》:“我想所有美丽的东西,只能让它们散布在各处,我们只能在它们底出处爱它们。”
(4).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静下来,慢搭搭地说:‘可是,去,也有好处,将来有了个出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 ——《漢語大詞典》
诸公(諸公)zhū gōng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漢語大詞典》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漢語大詞典》
可念 kě niàn
(1).可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可念此翁怀直道,也霑新国用轻刑。” 宋 陆游 《马上微雨》诗:“渚莲乃可念,泫泣如放妾。”参见“ 可怜 ”。
(2).可爱。《艺文类聚》卷三五引《妒记》:“汝出问此是谁家儿,奇可念。” 唐 韩愈 《马君墓志》:“眉眼如画,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 清 梅曾亮 《钵山余霞洞记》:“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参见“ 可爱 ”。 ——《漢語大詞典》
(2).可爱。《艺文类聚》卷三五引《妒记》:“汝出问此是谁家儿,奇可念。” 唐 韩愈 《马君墓志》:“眉眼如画,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 清 梅曾亮 《钵山余霞洞记》:“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参见“ 可爱 ”。 ——《漢語大詞典》
政 zhèng《國語辭典》
政 [ zhèng ]
名- 政策、法令。《周礼·天官·小宰》:「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 法则、规则。《荀子·天论》:「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 国家公务机关的行政业务。如:「内政」、「财政」、「省政」、「县政」。
- 治理。《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 文字上的指正,多用为求教的词语。如:「乞政」、「呈政」。
和平(龢平)hé píng
(1).政局安定,没有战乱。《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汉书·王商传》:“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七:“ 中国 人是喜欢和平的。”
(2).温和;和顺。《荀子·君道》:“血气和平,志意广大。”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和平而有立。” 宋 曾巩 《洪渥传》:“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沙汀 《还乡记》七:“﹝ 冯大生 ﹞外表和平老实,一惹毛了,气性可并不小。”
(3).和谐;和睦。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小畜》:“阴阳顺叙,以成和平。”《魏书·高宗纪》:“上下和平,民无怨谤。” 清 吴伟业 《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
(4).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老残游记》第十回:“凡箜篌所奏,无和平之音。”
(5).平静安定。 郁达夫 《迷羊》:“我的稍稍恢复了一点和平的心里,这时候又起起波浪来了。” 巴金 《春》八:“ 海臣 正和平地酣睡着。”
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龢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漢語大詞典》
(2).温和;和顺。《荀子·君道》:“血气和平,志意广大。”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和平而有立。” 宋 曾巩 《洪渥传》:“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沙汀 《还乡记》七:“﹝ 冯大生 ﹞外表和平老实,一惹毛了,气性可并不小。”
(3).和谐;和睦。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小畜》:“阴阳顺叙,以成和平。”《魏书·高宗纪》:“上下和平,民无怨谤。” 清 吴伟业 《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
(4).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老残游记》第十回:“凡箜篌所奏,无和平之音。”
(5).平静安定。 郁达夫 《迷羊》:“我的稍稍恢复了一点和平的心里,这时候又起起波浪来了。” 巴金 《春》八:“ 海臣 正和平地酣睡着。”
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龢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